高中 | 西欧封建社会 题目答案及解析

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西欧封建社会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中古时期的世界

中古时期的欧洲

西欧封建社会

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欧洲(特别是西欧),封建主义是与领地分封制联系在一起的,国王将土地分配给封臣,以换取对方的军役义务。而且土地分封可以逐级地分下去,大封建主封给比他小的封建主,最后及于农民。这样的土地分封制形成一种金字塔式的社会等级结构。金字塔的顶端是世袭君主,共下是一层一层的大小封建主,农奴处在金字塔的最底层。封建化的程度越高,自由农越少。

封主与封臣的关系用契约形式确定,彼此之间都有权利和义务。小领主成为大领主的封臣,有义务为大领主效劳,主要是为大领主打仗;大领主以保护封臣作为回报,承诺对其封臣主持公道。因此,封主与封臣的契约是一种双向契约,任何一方不履行义务,就违反了封建契约。如果领主不履行诺言,他便丧失其享有的权利。因此,当国王逆法律而行时,该国臣民可以抗拒国王,甚至可以参与发动对他的战争,并不由此而违背其效忠义务。

——摘编自刘成《欧洲中世纪三大特征与现代化起源》

材料二

西周“封建”与殷商时有很大的不同。据找周公封了71国,其中大部分是周的同姓子弟。由同姓子弟所封的“诸侯国”是以武力为后盾,在原有的邦国部族区域强行楔入,如同往原方邦部族里“掺砂子”,这些新建的“殖民基点”成为地域性的次级“统治中心”,故称“封建亲戚,以蕃屏周”。与殷时对方邦臣属表面性承认不同,周人的分封制一方面是自上而下——天子、诸侯、卿大夫的逐级分封,一方面是自下而上的层层拱卫和藩屏,这种由周人新创的统治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周代王权的地位,此时的周王“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俨然是天下之共主了。成康之后,因空间上的限制,大规模的分封不再推行,但文化上的“拓展”仍在继续,以军事征服为主要方式的向外扩展,将周边诸多邦国部族,如南方的淮夷等纳入了周的文化圈。

——摘编自王家范《大学中国史》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封君封臣制度的特点。

[["

特点:以土地为纽带;等级森严;双向权利义务;契约意识;等级间相对独立;王权有限。

"]]

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中世纪(欧洲)。特点:根据材料“封建主义是与领地分封制联系在一起的,国王将土地分配给封臣,以换取对方的军役义务。”可得出以土地为纽带;根据材料“这样的土地分封制形成一种金字塔式的社会等级结构。”可得出等级森严;根据材料“封主与封臣的关系用契约形式确定,彼此之间都有权利和义务。”可得出双向权利义务;契约意识;根据材料“封主与封臣的契约是一种双向契约,任何一方不履行义务,就违反了封建契约。如果领主不履行诺言,他便丧失其享有的权利。因此,当国王逆法律而行时,该国臣民可以抗拒国王,甚至可以参与发动对他的战争,并不由此而违背其效忠义务。”结合所学可得出等级间相对独立;王权有限。

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西欧封君封臣制与西周分封制的异同。

[["

同:都是为维护统治秩序而形成的等级制度;受封者都在辖区内承担一定的义务,并有一定的自主权;最高统治者权力都有限;都造成了分裂割据和战乱。

异:社会制度不同:西欧的封君封臣制为封建社会,西周的分封制是在奴隶制下推行;维系纽带不同:分封制主要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封君封臣制领主与附庸之间以土地为纽带,强调契约关系;发展趋势不同:分封制最终被中央集权的郡县制所取代,封君封臣制伴随近代城市兴起,出现了一系列民族国家。

"]]

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古代(欧洲、中国)。同:根据材料结合所学,从根本目的、权利义务、最高统治者权限及结果影响等角度回答。即都是为维护统治秩序而形成的等级制度;受封者都在辖区内承担一定的义务,并有一定的自主权;最高统治者权力都有限;都造成了分裂割据和战乱。

异:根据材料结合所学从社会制度、维系纽带、契约关系、发展趋势等角度回答。即社会制度不同:西欧的封君封臣制为封建社会,西周的分封制是在奴隶制下推行;维系纽带不同:分封制主要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封君封臣制领主与附庸之间以土地为纽带,强调契约关系;发展趋势不同:分封制最终被中央集权的郡县制所取代,封君封臣制伴随近代城市兴起,出现了一系列民族国家。

高中 | 西欧封建社会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

去刷题
相关题库:
庄园由农奴…而不是奴隶耕种。……但他们耕种分到的土地用以谋生,而且通常不能加以剥夺,所以他们的处境比奴隶好得多。……更重要的是,尽管许多农奴的命运肯定相当艰难,但他们很少完全听凭他们的领主随意支配打发。这本质上反映了(        ) 以战胜者姿态入主罗马帝国的日耳曼人将其扈从制度带进了这个高度发达的文明体系中。所谓扈从制起源于原始社会,部落头领带领亲兵征战,亲兵对部落头领具有相应的义务。以此为基础,西欧古代社会出现了封君封臣制度,这说明了(        ) 英国亨利一世(1100~1135在位)时期建立了中央管理机关一枢密院,设有专司财政的度支部和管理司法的王室法庭。法国自12世纪起,也先后设立具有顾问咨询性质的御前会议,规定在国王领地内禁止私斗,王室领地外实行“国王四十日”的和平制度;各领主之间的纷争由国王裁决,实行募兵制,代替骑士服役。这说明中世纪早期欧洲国家(        ) 内府总管是英国贵族庄园领地中的重要职位,负责审计账目,监察地方法庭及地方官员。13世纪末起,内府总管的司法权力开始削弱,贵族也开始聘请专业审计师来负责会计工作。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英国(        ) 英国经济史学家克拉潘在《现代英国经济史》中指出,13世纪末期,佃户交纳的货币地租和实物地租已超过劳役地租。与此同时,英国的劳动力价格快速上涨。上述现象反映出,当时英国(        ) 欧洲中世纪后期,随着庄园主的奢修品消费增加,他们便开始把劳役地租转化为货币地租,以增加自己的货币收入,不少庄园主开始把庄园的农产品大量投入市场销售,以提高经济收益。这一现象(        )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