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 | 西欧封建社会 题目答案及解析

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西欧封建社会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中古时期的世界

中古时期的欧洲

西欧封建社会

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欧洲(特别是西欧),封建主义是与领地分封制联系在一起的,国王将土地分配给封臣,以换取对方的军役义务。而且土地分封可以逐级地分下去,大封建主封给比他小的封建主,最后及于农民。这样的土地分封制形成一种金字塔式的社会等级结构。金字塔的顶端是世袭君主,共下是一层一层的大小封建主,农奴处在金字塔的最底层。封建化的程度越高,自由农越少。

封主与封臣的关系用契约形式确定,彼此之间都有权利和义务。小领主成为大领主的封臣,有义务为大领主效劳,主要是为大领主打仗;大领主以保护封臣作为回报,承诺对其封臣主持公道。因此,封主与封臣的契约是一种双向契约,任何一方不履行义务,就违反了封建契约。如果领主不履行诺言,他便丧失其享有的权利。因此,当国王逆法律而行时,该国臣民可以抗拒国王,甚至可以参与发动对他的战争,并不由此而违背其效忠义务。

——摘编自刘成《欧洲中世纪三大特征与现代化起源》

材料二

西周“封建”与殷商时有很大的不同。据找周公封了71国,其中大部分是周的同姓子弟。由同姓子弟所封的“诸侯国”是以武力为后盾,在原有的邦国部族区域强行楔入,如同往原方邦部族里“掺砂子”,这些新建的“殖民基点”成为地域性的次级“统治中心”,故称“封建亲戚,以蕃屏周”。与殷时对方邦臣属表面性承认不同,周人的分封制一方面是自上而下——天子、诸侯、卿大夫的逐级分封,一方面是自下而上的层层拱卫和藩屏,这种由周人新创的统治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周代王权的地位,此时的周王“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俨然是天下之共主了。成康之后,因空间上的限制,大规模的分封不再推行,但文化上的“拓展”仍在继续,以军事征服为主要方式的向外扩展,将周边诸多邦国部族,如南方的淮夷等纳入了周的文化圈。

——摘编自王家范《大学中国史》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封君封臣制度的特点。

[["

特点:以土地为纽带;等级森严;双向权利义务;契约意识;等级间相对独立;王权有限。

"]]

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中世纪(欧洲)。特点:根据材料“封建主义是与领地分封制联系在一起的,国王将土地分配给封臣,以换取对方的军役义务。”可得出以土地为纽带;根据材料“这样的土地分封制形成一种金字塔式的社会等级结构。”可得出等级森严;根据材料“封主与封臣的关系用契约形式确定,彼此之间都有权利和义务。”可得出双向权利义务;契约意识;根据材料“封主与封臣的契约是一种双向契约,任何一方不履行义务,就违反了封建契约。如果领主不履行诺言,他便丧失其享有的权利。因此,当国王逆法律而行时,该国臣民可以抗拒国王,甚至可以参与发动对他的战争,并不由此而违背其效忠义务。”结合所学可得出等级间相对独立;王权有限。

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西欧封君封臣制与西周分封制的异同。

[["

同:都是为维护统治秩序而形成的等级制度;受封者都在辖区内承担一定的义务,并有一定的自主权;最高统治者权力都有限;都造成了分裂割据和战乱。

异:社会制度不同:西欧的封君封臣制为封建社会,西周的分封制是在奴隶制下推行;维系纽带不同:分封制主要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封君封臣制领主与附庸之间以土地为纽带,强调契约关系;发展趋势不同:分封制最终被中央集权的郡县制所取代,封君封臣制伴随近代城市兴起,出现了一系列民族国家。

"]]

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古代(欧洲、中国)。同:根据材料结合所学,从根本目的、权利义务、最高统治者权限及结果影响等角度回答。即都是为维护统治秩序而形成的等级制度;受封者都在辖区内承担一定的义务,并有一定的自主权;最高统治者权力都有限;都造成了分裂割据和战乱。

异:根据材料结合所学从社会制度、维系纽带、契约关系、发展趋势等角度回答。即社会制度不同:西欧的封君封臣制为封建社会,西周的分封制是在奴隶制下推行;维系纽带不同:分封制主要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封君封臣制领主与附庸之间以土地为纽带,强调契约关系;发展趋势不同:分封制最终被中央集权的郡县制所取代,封君封臣制伴随近代城市兴起,出现了一系列民族国家。

高中 | 西欧封建社会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

去刷题
相关题库:
“立字人某某,谨致崇高庄严之某某大人阁下:如众所周知,我因衣食缺乏,无以为生,请求大人本笃信上帝之虔诚,准许我委身于大人监护之下。以后您必须供给我衣食,予我以帮助与救济,我将尽我的力量为您服务”。7世纪西欧的这种契约(        ) 公元前1世纪末,罗马出现了由希腊卧式水磨(如图1)改造而成的立式水磨(如图2),它以流水冲击齿轮传动来驱动磨石旋转,转速提高了5倍。直到5世纪后,这种水磨才在西欧庄园领主兴建的碾磨谷物作坊中得到广泛应用,这主要得益于(        ) 11世纪末,英国的土地分封只有两个阶梯:由国王封给总佃户,总佃户再分封给下属的封臣,总佃户直接掌握的耕地面积约为54.6%;而到了13世纪中期,再分封的阶梯已达到了五级,总佃户直接掌握的耕地面积下降到了31.8%。这反映了当时英国(        ) 14—15世纪,西欧耕地面积减少,农业与畜牧业相结合,英国的养羊业、尼德兰的奶牛业都得到较大发展。与此同时,大量谷物向远地运输的情况日益普遍,法国朗格多克的粮食被贩运到意大利热那亚等地。这些现象(        ) 12世纪西欧一些世俗大封建主的庄园自营地,有时还包括自营地上面的各种设施,农具、牲畜以及对为自营地操作的农奴的管辖权,都出租给承租人,而自己收取固定数额的实物或货币地租。这种经营方式(        ) 在骑士文学作品中,某些英雄骑士在出名之前,如果生长在商人、手工业者或农民家庭,往往被解释为由于某种特殊原因,他的贵族血统不被外人所知。而那些表现不佳、声名狼藉的骑士则被认为隐瞒了贫贱的出身。这反映了欧洲中世纪(        )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