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20 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非殖民化”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历史潮流面前,殖民主义宗主国被迫从殖民地国家撤退的过程。随着英国在1956年苏伊士危机中的失败,英属殖民地独立运动掀起了一个新高潮。从1958年到1968年间,有27个英属殖民地、保护国和托管地宣布独立,遍布亚洲、非洲、南太平洋和加勒比海地区。仅在非洲大陆,从1960年到1968年间,就有15个英属殖民地获得独立。沉重的防务开支使得本来就捉襟见肘的英国财政雪上加霜,而镇压殖民地人民反抗的巨额战费又掏空了英国财政部的每个口袋。到1968年,大英帝国在全世界的殖民体系已经土崩瓦解了。
——摘编自贾健《英国“非殖民化”进程是战后殖民体系瓦解的历史必然》
材料二
20世纪60年代末期,由于第三世界国家经济增长策略的失败,并产生一系列严重的发展问题。加上1973年的石油危机以及非洲的粮食危机使第三世界几乎全面陷入困境。经济学家主张过于侧重工业化的国家,应当重视工农业的平衡发展;把出口鼓励和进口替代更好地结合起来;在生产结构上,不应停留在劳动密集的生产,而要适时发展技术、资本密集产业。国际劳工组织则提出“基本需要论”,主张注意改进生活的基本需要条件,包括充足的食物、住房等家庭生存的最低需要,以及安全的饮用水,公共卫生、健康及教育设施等必要的公共服务。
——摘编自贺光辉《第三世界发展理论与援助功能的演进(1950—2000年)》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推进英属殖民地“非殖民化”进程的主要因素。
殖民地国家争取独立的斗争;英国力量的衰落;以联合国为代表的国际社会的努力;两极对立的国际形势对于英国殖民体系的战略冲击;科技革命的影响等。(任答3点即可)
"]]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世界)。根据材料“随着英国在1956年苏伊士危机中的失败,英属殖民地独立运动掀起了一个新高潮。从1958年到1968年间,有27个英属殖民地、保护国和托管地宣布独立,遍布亚洲、非洲、南太平洋和加勒比海地区。仅在非洲大陆,从1960年到1968年间,就有15个英属殖民地获得独立”可知,殖民地国家争取独立的斗争和英国力量的衰落;根据材料“战后殖民体系瓦解的历史必然”可知,两极对立的国际形势对于英国殖民体系的战略冲击;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以联合国为代表的国际社会的努力;科技革命的影响等。
综合上述材料,对20世纪60、70年代第三世界国家经济增长存在的问题进行解读。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三世界国家纷纷脱离殖民统治,成为拥有完整主权的新兴民族国家,并努力探索适合本国的经济发展道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发展中国家也面临一系列经济问题,如经济发展存在失业问题日趋严重、分配的趋势愈不公平、数量庞大的贫穷人口、持续加大的城乡差距等。经济学家和国际劳工组织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建议,如重视产业的均衡化发展;关注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改善社会基本需求条件及公共设施等。
"]]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60、70年代(第三世界国家)。根据材料“随着英国在1956年苏伊士危机中的失败,英属殖民地独立运动掀起了一个新高潮。从1958年到1968年间,有27个英属殖民地、保护国和托管地宣布独立,遍布亚洲、非洲、南太平洋和加勒比海地区。仅在非洲大陆,从1960年到1968年间,就有15个英属殖民地获得独立”“20世纪60年代末期,由于第三世界国家经济增长策略的失败,并产生一系列严重的发展问题。加上1973年的石油危机以及非洲的粮食危机使第三世界几乎全面陷入困境”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三世界国家纷纷脱离殖民统治,成为拥有完整主权的新兴民族国家,并努力探索适合本国的经济发展道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发展中国家也面临一系列经济问题,如经济发展存在失业问题日趋严重、分配的趋势愈不公平、数量庞大的贫穷人口、持续加大的城乡差距等。根据材料“经济学家主张过于侧重工业化的国家,应当重视工农业的平衡发展;把出口鼓励和进口替代更好地结合起来;在生产结构上,不应停留在劳动密集的生产,而要适时发展技术、资本密集产业。国际劳工组织则提出‘基本需要论’,主张注意改进生活的基本需要条件,包括充足的食物、住房等家庭生存的最低需要,以及安全的饮用水,公共卫生、健康及教育设施等必要的公共服务”可知,经济学家和国际劳工组织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建议,如重视产业的均衡化发展;关注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改善社会基本需求条件及公共设施等。
高中 | 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