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 | 帝国主义与大战的酝酿 题目答案及解析

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帝国主义与大战的酝酿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帝国主义与大战的酝酿

1909年,英、美、德等10国制定了《伦敦宣言》,这一国际公约首次系统阐明海战法规则,但因英国议会未通过而未正式生效。一战爆发后,美国提议各交战国接受该公约,德国将其实施,英国糅合传统国际惯例和战时封锁条件创制了自身的海上封锁规则。这(        )

["

反映了国家之间的利益较量

","

体现大国一致的集体安全体制

","

加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进程

","

加剧了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

"]
[["A"]]

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上半叶欧洲。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题干信息,《伦敦宣言》首次系统阐明海战法规则,它强调了中立国的权利,交战国再也不能任意地干涉战时的中立贸易,同时规定交战国能够阻止中立国向敌国供应战争物资。英国议会未通过该宣言,是因为担心会损害英国作为海战交战国的权益。一战爆发后德国将其实施,是希望利用其中保护中立贸易的条款,减轻协约国对德国海上封锁的压力。而英国创制了自身的海上封锁规则,也是为了在战争中更好利用海军优势和海上封锁手段,以战胜德国。可见不同国家对《伦敦宣言》的态度根本上是出于维护自身国家利益的需要,A项正确;

由于各国利益差异,在《伦敦宣言》看法上存在分歧,而非达成了大国一致,排除B项;

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进程的主要是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军事战略、国力对比等,《伦敦宣言》只是海战法规,并非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进程的主要原因,排除C项;

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导致各国对《伦敦宣言》的态度存在差异,而非《伦敦宣言》导致了各国的矛盾,排除D项。

故选A项。

高中 | 帝国主义与大战的酝酿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

去刷题
相关题库:
下表呈现了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初不同时段内,西方国家政治军事类同盟和协定的数量。这一数量变化表明该时期(        ) 1897年,德国外交国务大臣皮洛夫在国会演讲中讲到:“德国向自己的一个邻国让出陆地,向另一个让出海洋,而给自己留下了一钱不值的天空,这样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我们不愿意把任何人挤到阴暗的角落,但我们也要给自己一块光明之地。”据此可知,德国(        ) 下表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克虏伯公司(政府合作企业)部分军备营业额占比变化情况。这表明(        ) 某史学家提出:“实际上没有人盼望战争,它是突然发生的……(英法)断言德国人谋划了战争,而德国人相信,他们嫉妒的邻居们阴谋摧毁德国,而德国唯一的罪责是经济上获得成功……欧洲的人们用狂喜而不是悲伤来迎接战争。”据此可知,当时(        ) 下图为1870—1914年欧洲四大国的国防费用概算(单位:百万英镑)。对此分析比较合理的是(        ) 1897年,英国杂志《星期六评论》谈到英德矛盾的尖锐化时说:“德国的商贩和英国的行商……在地球上每个角落里都彼此竞争···过去,各国为争夺某一城市或某种遗产而厮杀若干年,难道现在他们不应该为每年五十亿英镑的商业收入而从事战争吗?”这说明了该时期(        )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