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第一次世界大战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第一次世界大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实质上,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是“文明”的国家之间进行的最“野蛮”的厮杀,致使“文明”与“野蛮”的说教陷入了尴尬的境地。也正是在这样的形势下,德国施宾格勒《西方的没落》一书在欧洲和全世界知识界都引起了强烈反响……战后的欧洲却出现了“崇拜亚洲之狂热”,对此,一位西方学者说:“东方文化在欧洲之势力及影响早已超出少数消遣文人及专门古董家之范围,而及于大多数之人,凡今世精神激扰不宁之人皆在其列”……但一战的惨剧并没有改变西方列强主导世界的决心,“文明标准”被与战后秩序的制度化建设联系在一起。
——刘德斌、李东琪《西方“文明标准”演化与新的大国博弈》
材料二
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参与者以及名义上的胜利者,中国人有必要对之进行深入的反思和纪念,由此出现了三大探索思潮:一是一战初期提出的“激烈反传统”“拼命往西走”的西化思潮;二是一战末期送来的社会主义思潮。三是一战结束之后一段时间内出现的重建中华文明的思潮……访问过欧洲的梁启超、张君劢等思想家,认为“科学万能论”“西方中心论”已经破产,中国不能再一味恋慕和学习西方,而是应从价值上回归自身传统、重建中华文明。
——王更化《一战百年,重建中华文化自信》
据材料一,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人进行文化反思的主要观点。(3分)
观点:认为西方文明走向没落;崇尚东方文化;依然抱有“西方中心论”思想。(3分)
"]]据材料一“德国施宾格勒《西方的没落》……出现了‘崇拜亚洲之狂热’……没有改变西方列强主导世界的决心”可得,认为西方文明走向没落;崇尚东方文化;依然抱有“西方中心论”思想。
据材料二,概括一战期间及战后中国思想界进行文化反思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时代背景。(6分)
特点:深刻性(从价值上回归自身传统);阶段性(逐渐深入);多元性(多种思潮并存);旨在救国。(3分)
背景:中国虽是战胜国却受到不公平的遭遇;一战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有识之士的经历与思考;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新文化运动开展;战后欧洲各国的惨状。(3分)
"]]第一小问特点,据材料二“中国人有必要对之进行深入的反思和纪念”和“而是应从价值上回归自身传统、重建中华文明”可得,深刻性(从价值上回归自身传统);据材料二“由此出现了三大探索思潮……三是一战结束之后一段时间内出现的重建中华文明的思潮”可得,阶段性(逐渐深入);多元性(多种思潮并存);据材料二“中国不能再一味恋慕和学习西方……重建中华文明”并结合所学可得,旨在救国。第二小问背景,据材料二“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参与者以及名义上的胜利者”并结合所学可得,中国虽是战胜国却受到不公平的遭遇;一战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据材料二“访问过欧洲的梁启超、张君劢……已经破产”可得,有识之士的经历与思考;结合一战后中国社会状况等相关所学可得,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新文化运动开展;战后欧洲各国的惨状。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一战后中国与西方进行文化反思的不同成效。谈谈你对文化反思的认识。(7分)
不同成效:西方,推动社会变革,但对自身文化的反思相对有限,固有的矛盾依然存在;未能从根本上对其文化进行深刻的自我修正。(2分)中国,为中国发展和道路选择奠定了一定基础,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不断探索符合国情的中国革命道路,推动民主革命发展;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现代文化的构建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2分)
认识:战争推动了文化反思;文化需要交流互鉴;要树立文化自信;文化反思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历史发展。(任答1点给1分,共3分)
"]]第一小问,据材料一“‘文明标准’被与战后秩序的制度化建设联系在一起”并结合一战后西方社会发展等相关所学可得,西方,推动社会变革,但对自身文化的反思相对有限,固有的矛盾依然存在;未能从根本上对其文化进行深刻的自我修正。据材料二“由此出现了三大探索思潮……二是一战末期送来的社会主义思潮……重建中华文明的思潮”并结合中国社会发展等相关所学可得,中国,为中国发展和道路选择奠定了一定基础,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不断探索符合国情的中国革命道路,推动民主革命发展;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现代文化的构建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第二小问认识,据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文明’与‘野蛮’的说教陷入了尴尬的境地”和材料二“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国人……反思和纪念”可得,战争推动了文化反思;结合所学可知,文化需要交流互鉴;要树立文化自信;文化反思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历史发展。
高中 | 第一次世界大战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