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古代朝鲜与日本文化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选择性必修三
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
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
古代朝鲜与日本文化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
唐朝时期的“犯罪者,徒已上县断定,送州覆审讫,徒罪及流应决杖”,几乎所有的官司都可以处以杖刑。唐玄宗下令削除绞、斩两种死刑,实际情况却是“有司率杖杀之”。在唐后期,情况尤其严重。穆宗长庆四年三月的赦书中说:“天下诸州府县官吏,应行鞭捶,本罪不致死者,假以责情,致令殒毙……宜切加察访。”
高丽时期,“特选州郡之望族,为吏于乡,世其官守云。……皆为本府户长”。《高丽史》载:“国家大事,必大臣合议然后行。”《高丽·刑法志》序云:“高丽一代之制,大抵皆仿乎唐;至于刑法,亦采唐律,斟酌时宜而用之。”同时,“佛为事时一现世,广演法音。……贵行仁政。……惟刑之恤,切欲至于讼衰”。高丽政刑“一切不论轻重,专以慈仁姑息为心”。《鸡林类事》云:高丽“笞杖颇轻,投束荆,使自择,以牌记其杖数。……其犯恶骂父母乃斩,馀止杖肋……”《宣和奉使高丽图经》载:“笞杖极轻,自百至十,随其轻重而加损。”
——摘编自张春海《论高丽在刑罚适用上对唐制的变通》
根据材料,概括唐朝和高丽政权杖刑的不同之处,并指出高丽政权学习唐朝法律文化所遵循的原则。(6分)
不同之处:唐朝:处罚较重,涉及司法范围广;高丽处罚较轻,适应范围和数量有限定。(4分)
原则:选择性吸收;与本土文化相融合;注重变通。(2分,任答一点即可)
"]]第一小问不同之处,由材料“几乎所有的官司都可以处以杖刑”、“有司率杖杀之”、“本罪不致死者,假以责情,致令殒毙”可得,唐朝处罚较重,涉及司法范围广;由材料“一切不论轻重,专以慈仁姑息为心”、“其犯恶骂父母乃斩,馀止杖肋”、“笞杖极轻,自百至十”可得,高丽处罚较轻,适应范围和数量有限定。第二小问原则,由材料“至于刑法,亦采唐律,斟酌时宜而用之”可得,选择性吸收;由材料“笞杖颇轻,投束荆,使自择,以牌记其杖数”可得,与本土文化相融合;由材料“惟刑之恤,切欲至于讼衰”、“其犯恶骂父母乃斩,馀止杖肋”可得,注重变通。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实行杖刑的原因,并谈谈你对古代刑罚的看法。(8分)
原因:法律传统的继承与发展;儒家思想的影响;维护社会秩序的需要;司法实践的便利性;文化观念的影响。(4分,任答两点即可)
看法:古代刑罚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工具,旨在保障社会的正常运转和统治阶级的利益;刑罚体现了不同国家和时代的文化特征;古代刑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程度的提高,总体上呈现出从野蛮、严酷向文明、轻缓转变的趋势;古代刑罚往往受统治阶级意志的左右,存在不公正、不合理的情况,有时可能成为统治阶级压迫人民的工具。(4分,任答两点即可)
"]]第一小问原因,结合所学从历史和现实两个角度思考作答。具体来说,从历史角度看,唐朝对法律传统的继承与发展。从现实角度看,思想上,由材料“下令削除绞、斩两种死刑”可得,儒家思想的影响,文化观念的影响;政治上,维护社会秩序的需要;法律上,由材料“徒罪及流应决杖”、“几乎所有的官司都可以处以杖刑”可得,司法实践的便利性。第二小问看法,结合材料和所学古代刑罚的相关知识,从其目的和作用看,古代刑罚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工具,旨在保障社会的正常运转和统治阶级的利益;从唐朝和高丽实施杖刑的不同表现看,二者不同的刑罚体现了不同国家和时代的文化特征;由材料“下令削除绞、斩两种死刑”、“其犯恶骂父母乃斩,馀止杖肋”可得,古代刑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程度的提高,总体上呈现出从野蛮、严酷向文明、轻缓转变的趋势;由唐朝出现“应行鞭捶,本罪不致死者,假以责情,致令殒毙”的现象可得,古代刑罚往往受统治阶级意志的左右,存在不公正、不合理的情况,有时可能成为统治阶级压迫人民的工具。
高中 | 古代朝鲜与日本文化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