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 | 古代朝鲜与日本文化 题目答案及解析

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古代朝鲜与日本文化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选择性必修三

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

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

古代朝鲜与日本文化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

唐朝时期的“犯罪者,徒已上县断定,送州覆审讫,徒罪及流应决杖”,几乎所有的官司都可以处以杖刑。唐玄宗下令削除绞、斩两种死刑,实际情况却是“有司率杖杀之”。在唐后期,情况尤其严重。穆宗长庆四年三月的赦书中说:“天下诸州府县官吏,应行鞭捶,本罪不致死者,假以责情,致令殒毙……宜切加察访。”

高丽时期,“特选州郡之望族,为吏于乡,世其官守云。……皆为本府户长”。《高丽史》载:“国家大事,必大臣合议然后行。”《高丽·刑法志》序云:“高丽一代之制,大抵皆仿乎唐;至于刑法,亦采唐律,斟酌时宜而用之。”同时,“佛为事时一现世,广演法音。……贵行仁政。……惟刑之恤,切欲至于讼衰”。高丽政刑“一切不论轻重,专以慈仁姑息为心”。《鸡林类事》云:高丽“笞杖颇轻,投束荆,使自择,以牌记其杖数。……其犯恶骂父母乃斩,馀止杖肋……”《宣和奉使高丽图经》载:“笞杖极轻,自百至十,随其轻重而加损。”

——摘编自张春海《论高丽在刑罚适用上对唐制的变通》

根据材料,概括唐朝和高丽政权杖刑的不同之处,并指出高丽政权学习唐朝法律文化所遵循的原则。(6分)

[["

不同之处:唐朝:处罚较重,涉及司法范围广;高丽处罚较轻,适应范围和数量有限定。(4分)

原则:选择性吸收;与本土文化相融合;注重变通。(2分,任答一点即可)

"]]

第一小问不同之处,由材料“几乎所有的官司都可以处以杖刑”、“有司率杖杀之”、“本罪不致死者,假以责情,致令殒毙”可得,唐朝处罚较重,涉及司法范围广;由材料“一切不论轻重,专以慈仁姑息为心”、“其犯恶骂父母乃斩,馀止杖肋”、“笞杖极轻,自百至十”可得,高丽处罚较轻,适应范围和数量有限定。第二小问原则,由材料“至于刑法,亦采唐律,斟酌时宜而用之”可得,选择性吸收;由材料“笞杖颇轻,投束荆,使自择,以牌记其杖数”可得,与本土文化相融合;由材料“惟刑之恤,切欲至于讼衰”、“其犯恶骂父母乃斩,馀止杖肋”可得,注重变通。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实行杖刑的原因,并谈谈你对古代刑罚的看法。(8分)

[["

原因:法律传统的继承与发展;儒家思想的影响;维护社会秩序的需要;司法实践的便利性;文化观念的影响。(4分,任答两点即可)

看法:古代刑罚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工具,旨在保障社会的正常运转和统治阶级的利益;刑罚体现了不同国家和时代的文化特征;古代刑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程度的提高,总体上呈现出从野蛮、严酷向文明、轻缓转变的趋势;古代刑罚往往受统治阶级意志的左右,存在不公正、不合理的情况,有时可能成为统治阶级压迫人民的工具。(4分,任答两点即可)

"]]

第一小问原因,结合所学从历史和现实两个角度思考作答。具体来说,从历史角度看,唐朝对法律传统的继承与发展。从现实角度看,思想上,由材料“下令削除绞、斩两种死刑”可得,儒家思想的影响,文化观念的影响;政治上,维护社会秩序的需要;法律上,由材料“徒罪及流应决杖”、“几乎所有的官司都可以处以杖刑”可得,司法实践的便利性。第二小问看法,结合材料和所学古代刑罚的相关知识,从其目的和作用看,古代刑罚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工具,旨在保障社会的正常运转和统治阶级的利益;从唐朝和高丽实施杖刑的不同表现看,二者不同的刑罚体现了不同国家和时代的文化特征;由材料“下令削除绞、斩两种死刑”、“其犯恶骂父母乃斩,馀止杖肋”可得,古代刑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程度的提高,总体上呈现出从野蛮、严酷向文明、轻缓转变的趋势;由唐朝出现“应行鞭捶,本罪不致死者,假以责情,致令殒毙”的现象可得,古代刑罚往往受统治阶级意志的左右,存在不公正、不合理的情况,有时可能成为统治阶级压迫人民的工具。

高中 | 古代朝鲜与日本文化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

去刷题
相关题库:
儒家学说适应了人类普遍的道德要求,“和而不同”的思想又蕴含着调和差异与冲突的积极因素,具有很强的普世性。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史实是(        ) 朝鲜李朝建立后,理学被奉为“朝野视、听、言、动的圭臬,礼乐文化的终极依据,行为举止的规范所依,公私学校的教育内容”。材料主要说明了(        ) 孝德天皇按照中国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模式,废除奴隶社会体’制的“部民制”,将部民转化为国家公民。中央设八省一台(监督官吏的“弹正台”),在各地则设国(司)郡(司)里(长)三级行政单位。各级地方官的任免均属中央。这些举措最终目的是(        ) 一位日本历史学家这样宣称,“在我们的文明中,任何看起来本质上属于日本的东西,实际上都是舶来品,”最适合作为其依据的是(        ) 盛唐时期,茶文化传入日本,并衍生出茶道。后来日本茶道的鼻祖和集大成者千利休(公元1522~1591年)不仅在茶道精神上做文章,对于茶道仪式和茶室的改进方面,也处处体现着茶道的精神理念。其秉行的“和”“敬”“清”“寂”理念一直延续至今,并影响着现代日本茶道的发展。据此可知,日本茶道的发展(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