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摘自《中经数据》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经济发展,自拟论题,加以论述。(要求可选取某个时期,亦可总体说明,作答需写明所选时期起止年份:论题明确,表述清晰,史论结合,逻辑严谨。)
示例:
论题:政策调整影响经济发展。(1958—1964年)
1956年底,我国正式确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反映了当时广大人民群众要求改变中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但是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加之严重的自然灾害等因素,到1961年国内生产总值持续下降。为了克服困难,从1960年冬开始,中共中央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等方针,同时对多方面政策进行了调整,调整成果显著,经济增长率快速提升。
因此,中国共产党顺应时代发展,适时调整政策推动经济发展。
参考论题:经济发展体现有周期波动特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中国国情、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等。
"]]根据题意要求,选取某个时期自拟论题并加以论述。如选择1958-1964年,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拟定论题:政策调整影响经济发展。观察材料可知,1958年到1961年,经济发展趋势下降;1961年到1964年,经济发展趋势上升。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多快好省”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自然灾害以及八字方针等方面对这一时期的经济发展变化予以解释。最后进行总结,可知中国共产党顺应时代发展,适时调整政策推动经济发展等等。
高中 |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