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中古西欧的王权、教会与城市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中古时期的世界
中古时期的欧洲
中古西欧的王权、教会与城市
西欧的城市与大学
材料一
在奴隶制大农庄的繁荣时期,使用大批奴隶经营的农业曾有较高的商品率,大农庄生产的产品在城市市场上销售,促成了城市的繁荣。3世纪时,由于奴隶劳动缺乏和价格的昂贵,以奴隶劳动为基础的大地产经济走向衰落。大奴隶主开始把农庄分成小块,租给佃农或隶农,农庄主征收实物地租,就地消费,减少了农产品对城市市场的供应。城市中原有的手工业,也因奴隶劳动生产率低下而衰落下来。罗马帝国崩溃后,代表古典文明的城市普遍衰落,城市大大萎缩,大部分地区变成了牧场或农场,有些城市甚至退化至村庄规模。
——摘编自于贵信《古代罗马史》等
材料二
公元10世纪左右。中世纪的大垦荒以及轮作制的发展大大提高农业产量,有了更多可供在市场交换的农产品。11世纪西欧人掀起十字军东征运动,打通了与东方和非洲的贸易通道。在12-13世纪,蒙古人建立了一个横跨亚欧大陆的大帝国,一条连接意大利到中国的贸易通道建立起来了。西欧工商业和城市得到发展,国王、教会、教堂、修道院等也支持兴建了很多城市,他们为居民提供保护,以收取租金和工商业税。到13、14世纪之交时,西欧城镇总数大约达到1万个左右。
——摘编自王挺之《欧洲文艺复兴史:城市与社会生活卷》
材料三
西欧中世纪大学前期以教会办学为主,后期以城市世俗办学为主。11、12世纪,学者模仿行会的建制成立了“教师与学生的共同体”,由教师或学生组成的自治团体来管理大学。中世纪大学既培养毕业生适应社会的要求,同时它也是理论多于实践、抽象多于具体的。
阅读材料一、二,结合所学,评析西欧城市的衰落和复兴。
评析:衰落:罗马帝国时期,奴隶制大农庄为城市提供产品促其繁荣。但3世纪起,奴隶劳动短缺昂贵,大地产经济衰落,农庄经营模式改变,农产品对城市供应减少,加之奴隶劳动生产率低使手工业衰落。罗马帝国崩溃后,失去政治支撑,城市普遍萎缩,甚至退化为村庄规模。复兴:10世纪左右,大垦荒和轮作制提高农业产量,为城市发展提供物质基础。11世纪十字军东征、12—13世纪蒙古帝国建立,打通贸易通道,促进了西欧工商业发展。同时,国王、教会等支持兴建城市并提供保护,到13、14世纪之交,西欧城镇数量大幅增加。总体而言,西欧城市的衰落与复兴和农业生产模式、政治局势、贸易通道的变化紧密相关,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政治和对外交流等多方面因素的相互作用。
"]]本题是影响题。时空是古代的西欧、中古时期的西欧。评析: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先分析西欧城市的衰落和复兴,然后总述即可。根据材料一“3世纪时,由于奴隶劳动缺乏和价格的昂贵,以奴隶劳动为基础的大地产经济走向衰落”“大奴隶主开始把农庄分成小块,租给佃农或隶农,农庄主征收实物地租,就地消费,减少了农产品对城市市场的供应”“城市中原有的手工业,也因奴隶劳动生产率低下而衰落下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马帝国时期,奴隶制大农庄为城市提供产品促其繁荣。但3世纪起,奴隶劳动短缺昂贵,大地产经济衰落,农庄经营模式改变,农产品对城市供应减少,加之奴隶劳动生产率低使手工业衰落。罗马帝国崩溃后,失去政治支撑,城市普遍萎缩,甚至退化为村庄规模。根据材料二“中世纪的大垦荒以及轮作制的发展大大提高农业产量,有了更多可供在市场交换的农产品”“11世纪西欧人掀起十字军东征运动,打通了与东方和非洲的贸易通道。在12-13世纪,蒙古人建立了一个横跨亚欧大陆的大帝国,一条连接意大利到中国的贸易通道建立起来了”“他们为居民提供保护,以收取租金和工商业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0世纪左右,大垦荒和轮作制提高农业产量,为城市发展提供物质基础。11世纪十字军东征、12—13世纪蒙古帝国建立,打通贸易通道,促进了西欧工商业发展。同时,国王、教会等支持兴建城市并提供保护,到13、14世纪之交,西欧城镇数量大幅增加。然后总述,总体而言,西欧城市的衰落与复兴和农业生产模式、政治局势、贸易通道的变化紧密相关,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政治和对外交流等多方面因素的相互作用。
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西欧中世纪大学兴起的原因?并说明其如何推动社会发展的。
原因: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传播,阿拉伯文化传入,带来丰富知识,激发学术探索;教会为培养神职人员推动教育发展;一些西欧封建国王的支持;西欧封建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复兴;行会组织形式为大学自治管理提供借鉴,学者组建自治团体促进大学形成。
推动社会发展的体现:培养各领域人才,为城市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成为学术研究和思想交流中心,传播新思想、新观念,打破教会思想禁锢,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奠基;促进知识传承与创新,推动科学技术发展,提高社会整体文化水平;助力西欧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
"]]本题是原因题、特点题。时空是中古时期的西欧。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传播,阿拉伯文化传入,带来丰富知识,激发学术探索;根据材料三“西欧中世纪大学前期以教会办学为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教会为培养神职人员推动教育发展;根据材料三地图中的信息可知,一些西欧封建国王的支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欧封建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复兴;根据材料三“11、12世纪,学者模仿行会的建制……由教师或学生组成的自治团体来管理大学”可知,行会组织形式为大学自治管理提供借鉴,学者组建自治团体促进大学形成。
推动社会发展的体现: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人才培养、思想文化、社会进步和社会转型等角度分析可知,从人才培养来看,培养各领域人才,为城市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从思想文化来看,成为学术研究和思想交流中心,传播新思想、新观念,打破教会思想禁锢,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奠基;从社会进步来看,促进知识传承与创新,推动科学技术发展,提高社会整体文化水平;从社会转型来看,助力西欧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
高中 | 中古西欧的王权、教会与城市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