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 | 拜占庭与俄罗斯 题目答案及解析

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拜占庭与俄罗斯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中古时期的世界

中古时期的欧洲

拜占庭与俄罗斯

拜占庭帝国末代学者劳尼库斯的作品再现了拜占庭人亡国之后的心态。他在作品中引用《荷马史诗》的语句,多次提及希腊众神及神话英雄的事迹,将拜占庭历史渊源与古希腊神话直接关联。其目的是(        )

["

推动欧洲重新发现古代希腊文化

","

对抗日耳曼人对罗马文化的压制

","

强化族群认同以对抗奥斯曼帝国

","

促进东西方之间文化交流和发展

"]
[["C"]]

劳尼库斯作为拜占庭灭亡后的学者,其作品强调古希腊神话与拜占庭历史的关联,核心目的是通过追溯共同的文化根源凝聚希腊族群认同,以对抗当时占据统治地位的奥斯曼帝国,拜占庭灭亡后,奥斯曼帝国推行伊斯兰文化,希腊文化传统面临压制,学者借助古希腊遗产强化民族意识,属于典型的“文化抵抗”策略,故选C项;

欧洲文艺复兴对古希腊文化的重新发现主要集中在14—16世纪,而拜占庭灭亡于1453年,此时意大利等地已大量吸收希腊文化,劳尼库斯作为流亡学者,其影响力有限,排除A项;

日耳曼人主要影响西罗马灭亡后的西欧,与东罗马(拜占庭)后期的奥斯曼威胁无关,且题干未提及罗马文化的对抗对象,排除B项;

劳尼库斯聚焦希腊传统而非主动促进东西方交流,且奥斯曼统治下的东西方交流更多依赖商贸而非拜占庭遗民的文化活动,排除D项。

高中 | 拜占庭与俄罗斯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

去刷题
相关题库:
537年,查士丁尼大帝颁布一条新律,规定“只有皇帝才有分发金币的权力,而执政官只能分发银币”。直到11世纪20年代,拜占庭金币一直保持着约24克拉的足金状态。此后数十年中,其纯度从约24克拉急速下降到了约8克拉。这一变化反映出当时拜占庭(        ) 据统计,拜占庭帝国1000余年的历史中共发生过65次夺取皇位的叛乱,107位君主中仅有34人寿终正寝,8人死于战场或意外事故,其余君主自愿或被迫让出了皇位。由此可知,拜占庭帝国(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0世纪前,东正教已在基辅罗斯传播。随着东正教的传入,十字架平面与半球形穹顶的拜占庭风格的教堂建筑在罗斯地区广泛建立,民间建筑也仿照这一风格。但“在北方,为了抵御恶劣的天气,厚厚的墙壁、小窗户和陡峭的屋顶也特别流行。”这说明基辅罗斯(        ) 中世纪俄罗斯农民基于自身对世界的认知,区分“内部”与“外部”,形成“村社(MHp)”概念。村社代表“我们”“自己的”,与外部异己对立,且村社概念涵盖沙皇和上帝,二者被视为保护者“同盟”。这种村社精神(        ) 学者在探讨中古世界的多元性时指出:“尽管处于同一历史时期,亚欧大陆不同区域却发展出差异显著的政治模式”。以下选项中,所涉及地区与解释逻辑对应正确的是(        )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