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 | 西欧封建社会 题目答案及解析

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西欧封建社会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中古时期的世界

中古时期的欧洲

西欧封建社会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古时期的多元文明

材料一

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

西欧封建社会

中古西欧的王权、城市与教会

拜占庭与俄罗斯

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

阿拉伯帝国

奥斯曼帝国的兴起

南亚与东亚的国家

第5课古代非洲与美洲

古代非洲文明

古代美洲文明

材料二

到公元500年,世界上已满是形成鲜明特色的文明。此后的1000多年,文明之间的差异继续加深,大多数文明都按自己的步调前进,没有任何一方能获得压倒性的实力来改变其他文明。人类文明的多样性达到了空前绝后的程度。

——摘编自罗伯茨《我们世界的历史:文明的分化》

概括材料二的观点并结合材料一加以说明。

[["

观点:中古时期,世界各区域文明呈现多元面貌。

说明:因历史环境及条件的差异,中古时期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文明具有其独特特点。

在欧洲,西欧和东欧的文明各具特色。西欧封建社会初期,权力分散,王权软弱,到中古后期,封建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王权的强化和主要封建国家的形成。东欧的拜占庭和俄罗斯都建立了中央集权制的大帝国;在亚洲,西亚、南亚和东亚的历史也各具特色:在西亚地区,先后兴起了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两大帝国均地处欧亚交通要道,疆域辽阔,信奉伊斯兰教,推行政教合一的统治政策,其兴盛时期疆域都曾经地跨欧亚非三洲,沟通东西方文化。在南亚笈多帝国、德里苏丹王国等先后兴起,对印度及周边世界产生广泛影响。受中国文化影响,东亚的日本、朝鲜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国家;在非洲,东非、西非和南非都出现了不同特色的文明古国;在美洲.印第安人独立发明了农业,创造了灿烂的文明,阿兹特克人和印加人建立了美洲历史上空前强大的帝国,并成功维持了比较稳定的统治。

总之,在中古时期,欧洲、亚洲、非洲和美洲等文明古国之间联系相对较少,世界各区域文明呈现多元面貌。

"]]

本题为历史事物阐释类论述题。时空范围为古代世界。观点:根据材料“到公元500年,世界上已满是形成鲜明特色的文明。此后的1000多年,文明之间的差异继续加深,大多数文明都按自己的步调前进,没有任何一方能获得压倒性的实力来改变其他文明。人类文明的多样性达到了空前绝后的程度。”可得出观点:中古时期,世界各区域文明呈现多元面貌。

说明:从文明差异性的原因进行分析,而从原因来看,不同文明因历史环境及条件的差异,中古时期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文明具有其独特特点。如欧洲:在欧洲,西欧和东欧的文明各具特色。西欧封建社会初期,权力分散,王权软弱,到中古后期,封建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王权的强化和主要封建国家的形成。东欧的拜占庭和俄罗斯都建立了中央集权制的大帝国;再如亚洲:在亚洲,西亚、南亚和东亚的历史也各具特色:在西亚地区,先后兴起了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两大帝国均地处欧亚交通要道,疆域辽阔,信奉伊斯兰教,推行政教合一的统治政策,其兴盛时期疆域都曾经地跨欧亚非三洲,沟通东西方文化。在南亚笈多帝国、德里苏丹王国等先后兴起,对印度及周边世界产生广泛影响。受中国文化影响,东亚的日本、朝鲜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国家;还有非洲:在非洲,东非、西非和南非都出现了不同特色的文明古国;在美洲.印第安人独立发明了农业,创造了灿烂的文明,阿兹特克人和印加人建立了美洲历史上空前强大的帝国,并成功维持了比较稳定的统治。最后对论证进行总结,得出:总之,在中古时期,欧洲、亚洲、非洲和美洲等文明古国之间联系相对较少,世界各区域文明呈现多元面貌。

高中 | 西欧封建社会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

去刷题
相关题库:
土地用益是占有管理他人土地的一种方式。11世纪,英国建立起以土地分封为媒介换取封臣效忠及相应义务的封建制度。土地为国王所有,各级封臣享有土地占有权和使用权。至1500年,英国有大半土地被置于土地用益的占有转移关系下,大量附着在土地上的封建义务被规避。这反映了英国(        ) 中古时期英国的庄园法庭受理的案件中,有60~70%的诉讼涉及领主的经济利益和司法权利;庄园法庭罚款的收入约有一半归领主所有,因此有“司法中有大钱”的俗语。这都说明了庄园法庭(        ) 根据《末日审判书》的记录,英格兰国王威廉一世(约1028—1087)的弟弟贝叶主教奥托的184个庄园中,只有7个是留作直接经营的。12世纪初,牛津郡最大的几个领主均选择将自己1/3到2/3的地产租赁给承租人以换取租金。这些现象的发展(        ) 有学者认为,中世纪的欧洲,盛行于8、9世纪至13、14世纪的庄园是其农业的基层单位,也是当时的政治和社会基层单位。这一观点可用来论证当时欧洲(        ) 中世纪前期,西欧农奴的生活十分困苦。一顿上好的饭食“通常由两道饭菜组成,一道是粥状的麦糊,一道是麦糊状的粥”。到13世纪,由于饥馑出现的次数大为减少,且饮食中增加了豆类,农奴变得强壮。这一变化缘于(        ) 13世纪中叶,法国的一些贵族和富裕市民热衷于穿着精美的服装。1279年,国王腓力三世专门颁布法令,规定了男性每年购买长袍的数量:大领主可购5件,贵族和宫廷侍从可购2至4件,财产超过1000利弗尔的市民可购1件。由此可见,在当时的法国(        )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