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选官制度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大一统的发展
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选官制度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康各一人”。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康,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
——据阎步克《汉选官制变迁史稿》
材料二
曹魏黄初元年,文帝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乃立‘九品官人之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
——《通典》
材料三
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据材料一、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汉至唐三种选官制度的选官标准。
标准:汉朝以德行为标准;魏晋以门第为标准;唐朝以考试成绩为标准。
"]]标准根据“初令郡国举孝康各一人”得出汉朝以德行为标准;根据“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得出晋以门第为标准;根据“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唐朝以考试成绩为标准。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科举制的影响。
影响: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提高官员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文化教育的普及和繁荣;防止了结党营私之弊;限制了徇私舞弊发生(有利于公平公正)。
"]]根据“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可知科举制的影响主要是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提高官员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文化教育的普及和繁荣;防止了结党营私之弊;限制了徇私舞弊发生。
高中 | 选官制度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