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 | 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 题目答案及解析

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大一统的发展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5—9世纪,中国经历了从南北朝的分裂到隋唐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与发展时期。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纷纷内迁。汉族与少数民族都认为自己是华夏的传人,争夺的主要是国家统一的主导权。少数民族政权“崇尚儒术,明达政事”,汉族也“纳四夷之乐”。进入隋唐时期,我国重新实现了统一,国家和社会更具有包容性和进取性。隋唐时期典章制度发达,政治制度上的建树颇多,多项政治经济制度进一步完善。开明民族政策、开放的对外政策和文化政策增强了中华文明的向心力,中国与东亚、南亚、中亚、西亚及至欧洲、非洲的联系变得日趋密切。外来的佛教逐渐与中国本土的文化融合,一元化的概略结构下君权较为强大,宗教只是附从于世俗政治的一种工具。

——摘编自瞿林东《历史文化认同与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一在世界历史背景下的考察》

材料二

5世纪后期,日耳曼人消灭了西罗马帝国并建立了一系列封建王国,欧洲进入漫长的中世纪。因古代罗马帝国没有稳固的统一基础;加之后来日耳曼人各政权的相互攻伐,西欧从此再未真正实现统一。9世纪,欧洲的封建制度趋于成熟,日耳曼人国家的经济以自给自足的农业为主,商业接近于无,社会基本单位是实力强大但独立性强的大庄园,政治体制是世袭贵族把控的封君封臣制。日耳曼人还皈依了基督教,基督教影响不断扩大,并逐渐凌驾于王权之上。这一时期的西欧各国大体上游离于世界性的经济、文化交流之外,这些与古代罗马有很大不同。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5—9世纪中国和西欧社会发展的各自表现。

[["

中国:民族交融,走向统一,中央集权制;魏晋隋唐的历史进程是连续的;佛教本土化并从属于世俗政权;农业以小农经济为主;对外交流频繁;西欧:西罗马帝国崩溃,封建王国并立;从西罗马至中世纪存在明显断裂;基督教凌驾于王权之上;以庄园为基本经济单位;西欧与世界的联系较少。

"]]

本题是特点题,时空是5—9世纪中国和西欧。表现:根据材料一“5-9世纪,中国经历了从南北朝的分裂到隋唐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与发展时期”可知5-9世纪的中国民族交融,从分裂走向统一,中央集权制;根据材料一“汉族与少数民族都认为自己是华夏的传人,争夺的主要是国家统一的主导权”可知5-9世纪的中国从魏晋至隋唐的历史进程是连续的;根据材料一“国家实行的开明民族政策、开放的对外政策和文化政策增强了中华文明的向心力.外来的佛教逐渐中国化”可知5-9世纪的中国佛教本土化并从属于世俗政权;根据材料一“中国与欧亚各地区的联系变得日趋密切”可知5-9世纪中国对外交流较为频繁;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农业以小农经济为主。根据材料二“5世纪后期,日耳曼人最终消灭了西罗马帝国并建立了一系列封建王国,欧洲进入漫长的中世纪”可知,此时的西欧是西罗马帝国崩溃,封建王国并立;根据材料二“古代罗马帝国没有稳固的统一基础,加之后来日耳曼人各政权的相互攻伐,西欧从此再未真正实现统一”可知,同时期的西欧从西罗马至中世纪存在明显断裂;根据材料二“基督教的影响不断扩大,并逐渐凌驾于各国王权之上”可知,同时期的西欧基督教凌驾于王权之上;根据材料二“社会基本单位是实力强大但独立性强的大庄园”可知,5-9世纪的西欧是庄园为基本经济单位;根据材料二“这一时期的西欧各国大体上游离于世界性的经济、文化交流之外”可知,5-9世纪的西欧与世界的联系较少。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5—9世纪中国和西欧社会发展不同的原因。

[["

中国:秦汉时期奠定了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国家治理的基本模式;魏晋南北朝,民族交融与文化认同为重新统一奠定了文化基础;隋唐包容开放的民族政策、对外政策、文化政策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与发展,增强了中华民族向心力;隋唐制度创新有利于中央集权体制的巩固;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需要国家统一与稳定。

西欧:罗马帝国的统一依靠武力维持,缺乏真正统一的经济、文化基础是历史原因;中世纪封君封臣制度是西欧中世纪政治分裂的政治原因;自给自足的庄园经济是政治分裂的经济根源;罗马教廷处于最高地位,不利于统一的民族国家的建立。

"]]

本题是原因题,时空是5—9世纪中国和西欧。第一小问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在秦代就已经实现大一统,历经秦汉两代的制度建设和政治建设,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国家治理的基本模式基本奠定了;根据材料一“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纷纷内迁。汉族与少数民族都认为自己是华夏的传人”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势力崛起,汉族力量衰落,这两大势力之间经过数百年的博弈,在此过程中汉族和少数民族逐渐的走向融合,为重新统一奠定了文化基础;根据材料一“开明民族政策、开放的对外政策和文化政策增强了中华文明的向心力”可知,隋唐时期实行的包容开放的民族政策、对外政策、文化政策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与发展,增强了中华民族向心力;根据材料一“隋唐时期典章制度发达,政治制度上的建树颇多,多项政治经济制度进一步完善。”可知,隋唐制度创新有利于中央集权体制的巩固;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一直盛行的是小农经济,而小农经济的发展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环境,因而中国多次实现大一统。

第二小问西欧,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罗马对于地中海地区的征服是建立在武力之上的,缺少真正的统一的经济、文化基础,因而罗马灭亡后,西欧未能再次实现统一;根据材料二“9世纪,欧洲的封建制度趋于成熟”可知中世纪封建等级制度是西欧中世纪政治分裂的制度根源;根据材料二“耳曼人国家的经济以自给自足的农业为主,商业接近于无,社会基本单位是实力强大但独立性强的大庄园”可知庄园经济是政治分裂的经济根源;根据材料二“基督教的影响不断扩大,并逐渐凌驾于各国王权之上,成为封建君主的后盾”可知罗马教廷是各封建政权的政治后盾。

高中 | 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

去刷题
相关题库:
下表是关于唐朝经济的部分史料。这些史料共同印证了唐朝(        ) 唐朝置羁縻州,授予各民族首领都督、刺史,皆得世袭。此外,“贡赋版籍,多不上户部”“全其部落,归其土俗”。这说明,羁縻州制度的推行(        ) 史载,唐朝中后期,“海外杂国若耽浮罗、流求、毛人、夷亶之州,林邑、扶南、真腊、干陀利之属,东南际天地以万数,或时候风潮朝贡。蛮胡贾人,舶交海中。”基于这一情形,唐政府设立的管理机构是(        ) 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唐朝统一高昌后,在设置安西都护府的同时给予高昌部分旧官人和有威望的民间领袖以官职,这些做法(        ) 唐代在边疆地区设置羁縻府州,以各族首领为都督、刺史,允许世袭,“贡赋版籍多不上户部”。如唐太宗平定东突厥后,设顺、祐、化、长四州都督府,其首领“至者皆拜将军中郎将,布列朝廷,五品以上百余人”。吐谷浑内附后,诺曷钵可汗仍主其地,“奉中国正朔,子弟入侍长安”。材料表明唐朝(        ) 北京地名能够反映不同时期的历史。阅读下表,对应正确的是(        )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