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两汉的经济文化民族关系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大一统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西汉与东汉——大一统国家的巩固
两汉的经济文化民族关系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就逐渐形成了《诗》《书》等“六经”,秦汉则完成了文化统一体的构建。据《汉书・地理志》记载,汉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全国的户数是223余万户,少数民族人口约为700万,汉族人口为6000多万。长期以来,中国人建立起严密的文明传承和发展体系,即使遭遇北方游牧民族的袭扰,中华文化也能走出困境,并继续向前发展。
材料二
奥古斯都时期,以意大利族中的拉丁人为首的罗马公民约有500万,帝国居民总人数约为5400万。罗马以立法见长,关注“法律”对自由行为的裁决。罗马帝国后期,基督教文化逐渐取代罗马帝国原有的思想体系,基督教经典击败罗马传统的文化,古典时代的罗马文明最终被基督教文明所淹没。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杨共乐《文明兴衰的两大关键因素——以罗马和两汉为例》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文明传承发展的角度,指出两汉时期的中华文明与帝国时期的罗马文明的主要区别。
文明的起源文化渊源:中华文明本土性特征突出;罗马文明是对古代地中海世界希腊、埃及、迦太基、腓尼基等多种文明的继承和发展。
文明传承的多元性:中华文明包容性强,在民族交融和中外文化交流中,擅长吸收借鉴,将其他文化元素融入中华文化,如佛教的中国化;罗马文明的包容性逐渐降低,诞生于西亚地区的基督教后来成为国教,主流文化趋于单一。
文明传承的连续性:中华文明重视典籍和教育,文化一脉相承,保持了高度的连续性;罗马文明的传承受游牧民族大迁徙影响一度中断,一些不符合基督教教义的古典文化因素直到文艺复兴时期才重见天日。
文明的地域特质:中华文明具有强烈的文化自觉,注重道德自律;罗马文明内部征服者与被征服者的文化冲突性较强,主体文明重视法律的他律作用。(答出两组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本题是比较题。时空:汉朝与罗马帝国(中国与欧洲)。主要区别:文明的起源文化渊源:据材料一“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就逐渐形成了《诗》《书》等‘六经’,秦汉则完成了文化统一体的构建”可知,中华文明本土性特征突出;据材料二“以意大利族中的拉丁人为首的罗马公民约有500万,帝国居民总人数约为5400万”及结合所学可知,罗马文明的传承受游牧民族大迁徙影响一度中断,一些不符合基督教教义的古典文化因素直到文艺复兴时期才重见天日;结合所学从中华文明的文化自觉、注重道德自律的角度分析;结合所学从内部征服者与被征服者的文化冲突性较强、主体文明重视法律的他律作用角度分析。
结合所学知识,从对后世影响的角度,谈谈你对汉帝国和罗马帝国兴衰的认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示例
观点:汉帝国和罗马帝国兴衰历程都对世界文明产生了重要影响。
认识:两汉时期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的重要历史阶段,汉帝国继承并发展了秦朝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通过战争、和亲、册封等方式促进了民族交融,为后世管理西域等民族地区提供了示范,确立了儒家思想为正统思想,奠定了整个中国封建社会的精神底色。罗马帝国将古代地中海世界的不同文明整合为一个整体,促进了文明的交融和欧洲古典文化的传承,为近现代西方法治文化提供了渊源,帝国后期对基督教的提倡为欧洲各民族提供了共同的精神纽带。两大帝国的衰亡均是社会矛盾激化和民族迁徙共同作用的结果,其经验教训为后世的帝国治理以及如何处理民族问题乃至国际问题提供了宝贵的启迪。(示例仅供参考,只要观点的主旨鲜明,能从两个帝国发展历程中各举出一则具体史实加以论证,表述无逻辑错误即可给满分)
"]]本题是评论解说题。时空:汉朝与罗马帝国(中国与欧洲)。首先,据材料“《文明兴衰的两大关键因素——以罗马和两汉为例》”可以拟定观点为汉帝国和罗马帝国兴衰历程都对世界文明产生了重要影响。然后,结合所学从汉朝继承秦朝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通过不同方式促进民族交融、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的角度分析。结合所学从罗马文明与地中海不同文明的交融、罗马法的影响、帝国后期基督教对欧洲各民族的精神影响的角度分析。结合所学从两大帝国衰亡的共同点如社会矛盾激化、民族迁徙的影响、对后世国家治理的借鉴的角度分析。
高中 | 两汉的经济文化民族关系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