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必修一 经济生活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着眼于新时代中国发展,在新的历史交汇点,我国积极推动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
与周边相处,折射一个大国的世界观、秩序观、责任观。中国同周边国家的互利合作不断拓展,正在形成更为紧密的共生、协同发展格局。坚持立己达人、协和万邦的中国,将携手周边国家在开放合作、和合共生的道路上笃定前行。
鉴古 中华民族历来爱好和平,“和”的民族基因从未变异,“和”的文化源远流长。早在2400多年前,中国古人就提出“礼之用,和为贵”。和平的愿望扎根于中国人心中,融化在中华民族的血液里。 历史长河中一路携手,中国同周边国家在文化理念上有很多契合之处。山水相连,血脉相通,中国和东南亚有文字可考的交往史长达2000多年。中华文化追求的仁爱尚德、谦恭自省、敏而好学、止于至善,同样是东南亚人民所推崇的优秀品质。 | 观今 2025年4月8日至9日,中央周边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义利和合,德广成邻。4月14日至1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对越南、马来西亚、柬埔寨三国进行国事访问。越南的辣椒、马来西亚的椰子拿到了走上中国百姓餐桌的“入场券”,中国的商用飞机、5G技术获得了东南亚市场的新订单,中越、中柬青年更频繁地双向奔赴,中马两国高校已着手建设联合实验室……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已同周边25个国家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是18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 |
材料二 2025年6月17日下午,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在阿斯塔纳独立宫举行,习近平主席和中亚五国元首共同宣布2025至2026年为“中国中亚合作高质量发展年”,各方在“中国——中亚精神”指引下,携手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
近年来,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引领下,中国——中亚合作突飞猛进、成果丰硕,展现出强劲动力、充沛活力、无限潜力,成为国际合作中熠熠生辉的共赢典范。习近平指出,中国正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化,中国始终坚持对外开放不动摇。中国愿同中亚国家——道努力,开展更高质量合作,实现共同发展,推动中国——中亚合作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材料三 中欧班列因开放而生,因改革而兴。当第十万列中欧班列穿行亚欧大陆时,见证的是“改革开放是中国和世界共同发展进步的伟大历史进程”。如今,中欧班列通达欧洲25个国家227个城市,连接11个亚洲国家超过100个城市。
驰而不息的中欧班列,让贸易大通道彼此相融。从最初以电子产品等“小件”为主,到如今涵盖外贸“新三样”等“大件儿”的多元化货物结构;从单个城市的“单打独斗”到多个城市的协同合作、不断“握拳”……
跨越山海、奔流不息,“钢铁驼队”的“朋友圈”不断扩大,为沿线国家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和福祉,也为全球经济稳定增长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结合材料一,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知识,谈谈中国如何携手周边国家在开放合作、和合共生的道路上笃定前行。
①坚持习近平外交思想,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深化同周边国家友好合作,让中国式现代化成果更多惠及周边,推动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携手推进亚洲现代化进程。
②积极开展元首外交,引领周边外交方向,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为主要平台,取得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成就。
③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将与周边国家携手,在开放中共享机遇,在合作中共同发展,在和合共生中创造美好未来,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东方力量。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为做法类试题,考查《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相关知识,可运用教材有关知识,结合材料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有效信息①:题干中“鉴古”部分突出中国和平文化基因(如“和”的民族基因),“观今”部分展示具体行动(如习近平访问、一带一路合作、青年交流等),互利合作不断拓展→可联系习近平外交思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知识,说明中国深化同周边国家友好合作,推动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
有效信息②:举办中央周边工作会议、习近平访问越马柬三国→可联系我国的外交政策的知识,说明积极开展元首外交,引领周边外交方向,取得多方面成就。
有效信息③:商用飞机、5G技术获新订单,18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青年交流、联合实验室等→可联系国际关系的知识,说明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将与周边国家携手,在和合共生中创造美好未来,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东方力量。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结合材料二,运用“中国的外交”的知识,分析中国——中亚合作不断取得新成就的原因。
①习近平外交思想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核心理念,引领中国中亚合作成为互利共赢典范。
②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与中亚各国携手维护地区和平、实现共同发展。
③我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同中亚各国深化利益融合,推动合作,不断取得新成就。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为原因类主观题,设问要求分析中国一中亚合作不断取得新成就的原因,要求运用中国的外交的知识来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
有效信息①:习近平主席和中亚五国元首共同宣布2025至2026年为“中国中亚合作高质量发展年”;习近平讲话→可运用中国的外交的知识,从习近平外交思想角度,分析说明习近平外交思想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核心理念,引领中国中亚合作成为互利共赢典范。
有效信息②:国愿同中亚国家一道努力,开展更高质量合作,实现共同发展,推动中国——中亚合作不断取得新的成就→可运用中国的外交的知识,从我国的外交政策角度,分析说明中国与中亚各国携手维护地区和平、实现共同发展。
有效信息③: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化,中国始终坚持对外开放不动摇。中国——中亚合作不断取得新的成就→可运用中国的外交的知识,从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角度,分析说明中国同中亚各国深化利益融合,推动合作,不断取得新成就。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结合材料三,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知识,分析中欧班列在促进国际合作、推动共同发展方面的积极意义。
①有利于加强中欧等沿线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创造就业机会,为沿线各国经济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为世界经济发展增添动力。
②通过提高运输效率,加强区域合作,深化贸易自由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③通过共商共建共享的合作模式,深化交流互鉴,为推动建设开放性世界经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为意义类主观题,运用经济全球化、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知识,分析中欧班列在促进国际合作、推动共同发展方面的积极意义。
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
有效信息①:中欧班列通达欧洲25个国家227个城市,连接11个亚洲国家超过100个城市→可从中国是经济化的贡献者的角度:说明有利于加强中欧等沿线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为世界经济发展增添动力。
有效信息②:从最初以电子产品等“小件”为主,到如今涵盖外贸“新三样”等“大件儿”的多元化货物结构;从单个城市的“单打独斗”到多个城市的协同合作、不断“握拳”→可从经济全球化的表现、让经济全球化更有活力的要求的角度:说明深化贸易自由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有效信息③:“钢铁驼队”的“朋友圈”不断扩大,为沿线国家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和福祉,也为全球经济稳定增长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可从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完善全球治理的角度:说明为推动建设开放性世界经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高中 | 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