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 | 第一节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 题目答案及解析

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第一节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选择性必修一 自然地理基础

第四章 水的运动

第一节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距今11ka—34ka前的地质时期,内蒙古西拉木伦河上游地区曾出现过一个古堰塞湖(经棚古湖)。经研究发现,这一时期该地区经历了暖湿—干冷—暖湿的气候过程。经棚古湖的形成和消亡与构造运动、气候变化密切相关。图1为西拉木伦河流域示意图,图2为不同历史时期西拉木伦河河床剖面示意图。

 

该地区在经棚古湖形成之前先有河流,分析其判断理由。

[["

河床剖面下层沉积物为砂砾岩,颗粒较粗,属于河流环境下的沉积物;上层沉积物为粉砂岩,颗粒较细,为湖泊环境下的沉积物;经棚古湖呈树枝状,说明湖泊是由于堰塞沿河谷蓄水而形成的。

"]]

根据图2可知,河床剖面下层沉积物为砂砾岩,颗粒较粗,砂砾岩属于河流环境下的沉积物;上层沉积物为粉砂岩,颗粒较细,推侧为湖泊环境下的沉积物,河流沉积物在下,湖泊沉积物在上,说明河流比湖泊早形成;经棚古湖呈树枝状,说明湖泊是由于堰塞沿河谷蓄水而形成的,综上所述湖泊形成时间晚于河流。

从地质作用的角度解释该地区早期河流干流呈东西走向的原因。

[["

该地区有东西走向的断层发育形成的断裂构造带,(断裂构造带下陷且)断裂构造带上岩石破碎易侵蚀,所以沿断裂构造带发育了东西走向的河流。

"]]

根据图1可知该地区有一条东西走向的断裂构造带,断裂构造带因为断层发育岩石破碎易被侵蚀,地势较低,水流积聚易发育河流,所以沿断裂构造带发育了东西走向的河流。

考察发现经棚古湖为堰塞外流湖,说明其形成过程。

[["

流域内河谷陡峭,构造运动活跃,导致河岸岩体崩塌,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这一时期气候湿润,水量大,湖水不断上涨;湖水位超过堰塞体高度,湖水漫过堰塞体外流,形成堰塞外流湖。

"]]

根据图文材料可知流域内地势落差大,构造运动活跃,导致河岸岩体易崩塌,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据材料可知, 这一时期该地区经历了暖湿—干冷—暖湿的气候变化过程,据此可推测堰塞湖形成时期气候湿润,水量大,湖水不断上涨;湖水位超过堰塞体高度,湖水漫过堰塞体外流,形成堰塞外流湖。

分析经棚古湖消失的原因。

[["

构造运动再次进入活跃期,堰塞体松动,加上气候又重新进入湿润期,降水丰富,河流对堰塞体的侵蚀冲刷作用强,最终导致堰塞体崩塌,湖水外泄,经棚古湖消失。

"]]

根据材料中“经棚古湖的形成和消亡与构造运动、气候变化密切相关”可推测该时期构造运动再次进入活跃期,堰塞体松动,加上气候由干冷变为暖湿,降水丰富,河流流量增大,河流的侵蚀冲刷作用强,最终导致堰塞体崩塌,湖水外泄,经棚古湖消失。

高中 | 第一节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

去刷题
相关题库:
湖泊无机碳主要以溶解性无机碳的形式存在,但当溶解性无机碳接近饱和时,会逐渐转化为非溶解性物质,被埋藏在沉积物中。呼伦湖是我国北方第一大湖,该区域常年盛行西北风,流域植被为典型的草原。如图示意呼伦湖沉积物无机碳含量和无机碳埋藏速率(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内沉积物中埋藏的无机碳质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乌伦古湖是发育在准噶尔盆地北部吉木乃—乌伦古湖坳陷的一个大型现代湖泊,其一分为二,北部为布伦托海,南部为吉力湖,库伊尔尕河沟通两湖。乌伦古河是流入乌伦古湖的主要河流。湖滨岸地区沉积环境发育多种沉积体系:古代和现代河流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和扇三角洲,形成典型的砂质湖岸、砾质湖岸和泥质湖岸,局部发育湖岸沙丘。如图为乌伦古湖湖岸沉积体系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地下水埋藏深度对植物影响很大。假如植物根部长期不能达到地下水位,植物就会因为缺水而死亡。影响地下水埋藏深度的主要因素是大气降水。下图中的左图是“青海——四川——江西——台湾”一线的地下水埋藏深度图,右图是左图中乙地的相关信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勒拿河发源于俄罗斯西伯利亚中南部,汇入北冰洋,径流量大,含沙量小,流域内冻土广布,包括表层的季节性冻土层和之下的多年冻土层。近年来,勒拿河流域冻土出现退化,河流径流量变化显著。下图为勒拿河流域月平均气温及其变化趋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位于中亚的某内陆咸水湖,拥有较丰富的湿地和动植物资源,该湖泊近60年水量变化显著。湖滨地下水与湖泊互为补给,但补给量较少。图示该湖泊1961—2020年各时期入湖地表径流量、降水量、蒸发量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