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选择性必修一 自然地理基础
第三章 大气的运动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
沿海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对“热力环流”进行了探究学习。依据探究活动,完成下列问题。
探究活动1:海陆风的形成为了探究海陆风的形成,兴趣小组首先设计并进行了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模拟实验,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 探究活动2:季风环流兴趣小组在海陆风研究的基础上,将时空尺度放大,又进一步探究了亚欧大陆和太平洋之间的季风环流。如下图所示。 |
![]() | ![]() |
由探究活动1推断:白天,陆地增温 (快、慢),海洋增温 (快、慢)。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据探究图可知,白天砂石中温度计数值大,水体中温度计数值小,说明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白天同样受热,陆地增温快,海洋增温慢,夜间则相反。
依据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在下图中添加箭头使之构成一个海陆间的热力环流圈。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由于海洋比热容大,白天升温慢,相对气温低,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而陆地比热容较小,升温较快,近地面气温高,气流上升,因此近地面形成低压,而气流遵循同一水平面由高压流向低压,近地面气流由海洋吹向陆地,高空中,陆地对应上空是高压,海洋对应上空是低气压,高空中由陆地上空流向海洋上空,形成下图的逆时针循环。
探究活动2中,字母M、N表示气压中心,其中 (填字母)为低压中心。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根据图中风向可以判断季节,据图可知,风从海洋吹向亚欧大陆,说明此季节大陆形成低气压,海洋形成高气压,即M为低压中心。由于该低压中心的形成把副热带高气压带切断,高压保留在海洋上。
探究活动2图反映了北半球 (季节)的季风环流。此时东亚盛行 风,南亚盛行 风。
结合第三小问,风从海洋吹向亚欧大陆,说明此季节大陆形成低气压,海洋形成高气压,所以该季节是北半球的夏季,东亚地区盛行东南季风,南亚地区受南半球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再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形成西南季风,所以南亚盛行西南季风。
高中 |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