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 | 第一节 常见地貌类型 题目答案及解析

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第一节 常见地貌类型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必修一

第四章 地貌

第一节 常见地貌类型

坡地是山地从山脊至山麓具有斜坡坡面的区域的总称。根据侵蚀与堆积等要素,可将坡地分为分水岭山脊段、山地上部直形坡崩塌段、山坡下部直形坡搬运段、山坡坡麓洪冲积堆积段四个坡段。三峡库区紫色土坡地的水土保持措施有等高耕作技术(图1)、植物篱坡地农业技术(图2)等,实践证明,植物篱坡地农业技术的水土保持效果最好。下表示意三峡库区紫色土坡地不同坡段的基本特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分水岭山脊段山地上部直形坡崩塌段山坡下部直形坡搬运段山坡坡麓洪冲积堆积段
坡度特征平缓夷平面陡峭、坡度>35°坡度较大,常在20°-35°坡度较缓,常小于20°
堆积类型残积为主重力堆积为主,堆积物多为砾石和石块坡积物为主洪积、冲积堆积
土层厚度土层厚度中-薄土层薄,坡面大部分裸露土层厚度薄-中土层较厚、中层为主

四个坡段中,侵蚀程度最重的坡段可能是(        )

["

分水岭山脊段

","

山地上部直形坡崩塌段

","

山坡下部直形坡搬运段

","

山坡坡麓洪冲积堆积段

"]
[["B"]]

结合材料分析,分水岭山脊段,坡度平缓,为夷平面,土层厚度中-薄,平缓的地形使得水流速度相对较慢,侵蚀作用较弱,主要以较缓慢的风化等作用为主,A错误;山地上部直形坡崩塌段,坡度陡峭,大于35°,且坡面大部分裸露,土层薄,陡峭的地形使得重力作用显著,岩石和土壤在重力作用下容易发生崩塌现象,大量的物质被快速侵蚀和搬运,侵蚀程度最严重,B正确;山坡下部直形坡搬运段,坡度较大,常在20°−35°,土层厚度薄-中,虽然坡度较陡有一定的侵蚀作用,但相比山地上部直形坡崩塌段,其坡度稍缓,且有一定的土层保护,侵蚀程度相对山地上部直形坡崩塌段较轻,C错误;山坡坡麓洪冲积堆积段,坡度较缓,常小于20°,土层较厚、中层为主,平缓的地形和较厚的土层使得该区域相对稳定,侵蚀作用较弱,主要以堆积作用为主,D错误。故选B。

与等高耕作技术相比,植物篱坡地农业技术的水土保持效果更好,其主要原因可能是该模式(        )

["

使坡面径流速度减慢

","

使坡面摩擦系数加大

","

对坡面形态改变小

","

生态和经济效益都高

"]
[["D"]]

植物篱(果树)既可以通过植被根系固土、枝叶截留降水等起到保持水土的生态作用,又可以收获果实等带来经济效益,相比单纯的等高耕作,在生态和经济方面综合优势明显,更有利于推广和持续发挥水土保持作用,所以水土保持效果更好,D正确;等高耕作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慢坡面径流速度,所以这不是植物篱坡地农业技术水土保持效果更好的主要原因,A错误;等高耕作同样会对坡面产生影响,改变坡面的一些状况,不是植物篱坡地农业技术独特优势,B错误;两种技术都对坡面有一定的改造作用,而且对坡面形态改变小并不直接等同于水土保持效果好,C错误。故选D。

高中 | 第一节 常见地貌类型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

去刷题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