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 | 第一节 常见地貌类型 题目答案及解析

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第一节 常见地貌类型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必修一

第四章 地貌

第一节 常见地貌类型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岩溶基准面是指溶蚀作用向地下深处发展所能达到的最低界面,其分布与地层走向和地壳运动等相关。研究发现,塔里木盆地某地地下碳酸盐岩地层广布,在外力作用影响下,该地碳酸盐岩地层逐渐形成横向发育的岩溶洞穴,随着岩溶基准面位置的变化,进一步形成岩溶洞穴层状结构。如图为该地岩溶洞穴层状结构形成过程示意。

 

在图b中用曲线绘出该阶段的岩溶基准面,并说明理由。

[["

绘图如下。

理由:溶洞底部是该阶段溶蚀作用所能达到的最低界面。

"]]

根据材料可知,岩溶基准面是溶蚀作用地下深处所能达到的最低界面,图b中溶洞底部是该阶段溶蚀作用所能达到的最低界面,即图中实线所处的位置即为岩溶基准面,绘图如下:

简述该地岩溶洞穴呈横向发育的条件。

[["

地层水平发育,(地下水横向流动);岩溶基准面分布相对稳定(地壳运动相对稳定)。

"]]

由材料可知,图中的岩层水平发育,水平地层为地下水提供稳定的横向流动通道,溶蚀作用沿水平方向扩展;地壳运动相对稳定,岩溶基准面长期未发生明显升降,溶蚀作用集中在此深度持续进行;岩溶洞穴主要依赖流水溶蚀,地下水的流向与岩溶洞穴的走向有关,地下水在水平地层中沿裂隙或孔隙横向流动,优先溶蚀横向展布的碳酸盐岩层,导致岩溶洞穴横向发展。

描述该地岩溶洞穴层状结构的形成过程。

[["

地表水沿裂隙等通道向下渗流;地下水溶蚀水平发育的碳酸盐岩地层形成大致横向的岩溶洞穴;地下水继续向下溶蚀,岩溶基准面下降,形成新的横向岩溶洞穴,进而构成岩溶洞穴层状结构。

"]]

地表的岩石在风化作用下岩石表面出现裂隙,再加上岩石的节理发育,为地表水下移提供了通道,地表水沿碳酸盐岩裂隙、节理等通道向下渗流,通过溶蚀作用逐渐扩大裂隙;地下水在地层中横向流动,优先溶蚀岩石薄弱部位,形成横向延伸的岩溶洞穴系统;构造抬升导致岩溶基准面下降,原横向洞穴脱离地下水活跃带,成为干洞;地下水向更深层渗流,沿新的裂隙或原有垂向通道继续溶蚀,形成新的横向洞穴层,并逐渐向下扩展;不同阶段的地壳抬升与溶蚀作用叠加,使洞穴系统呈现多层结构,各层洞穴大致平行于当时的潜水面或岩溶基准面。

高中 | 第一节 常见地貌类型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

去刷题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