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第二节 资源跨区域调配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选择性必修二 区域发展
第四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第二节 资源跨区域调配
黄河“几字弯”区由西南部洮河、南部渭河、北部和东部黄河四面合围而成,是传统特色农牧区、生态脆弱区,水资源匮乏长期制约区域发展。有学者借助南水北调西线调入洮河方案提出黄河“几字弯”水网构想,该构想充分利用洮河与黄河“几字弯”地势高差,以隧洞、管道形式穿越洮河与渭河分水岭,用管道全程自流引水到“几字弯”区中部白于山,并以此为轴线,向东、北、南自流辐射三大发展带。下图为黄河“几字弯”水网总体格局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水资源匮乏长期制约黄河几字弯区发展的表现是( )
①农业牧业灌溉用水不足导致土地盐碱化加剧 ②能源化工基地高污染产业造成严重水体污染
③城市人口增多导致地下水采引发地面沉降 ④区域防护林生长退化严重生态防护功能减弱
①②
","②④
","③④
","①③
"]题目描述的是“灌溉用水不足”,而次生土地盐碱化通常是由于灌溉过度(地下水位上升)或排水不畅导致,与“灌溉不足”矛盾,因此该选项逻辑不成立,①错误。水体污染是高污染产业排放所致,属于污染问题,与水资源“匮乏”无直接因果关系,②错误。城市人口增多导致用水需求增加,但地表水资源不足,只能超采地下水,从而引发地面沉降,这是水资源匮乏的直接结果,③正确。水资源匮乏会导致植被(如防护林)生长所需水分不足,进而退化,生态功能减弱。这是干旱半干旱区的典型问题,④正确。故选C。
图中“洮河—白于山轴线”采用隧洞和管道输水的主要目的是( )
克服地形障碍实现全自流引水
","减少输水过程中蒸发渗漏损失
","避免对地表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缩短输水时间并提高输水效率
"]黄河几字弯水网构想中采用隧洞和管道输水的主要目的是克服地形障碍实现全自流引水,虽然隧洞和管道确实能减少输水过程中的蒸发渗漏损失、避免对地表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以及提高输水效率,但这些都属于次要优势或附带效益。根据材料明确指出的充分利用洮河与黄河几字弯地势高差和全程自流引水这一核心设计要求,工程必须通过隧洞和管道来穿越洮河与渭河分水岭这一关键地形障碍,才能确保依靠重力实现自流输水。因此,克服地形障碍实现全自流引水才是采用这种输水方式最主要、最直接的目的,其他选项虽然有一定道理,但都不是该工程设计的首要考虑因素,A正确,BCD错误。
该工程建成使用后,下列影响错误的是( )
北部高原区后备耕地开发潜力增大,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现互补互济,提高供水安全保障程度
","提高几字弯区受水河流的河床高度,减少对河流两岸的冲刷
","置换原被生产生活挤占的生态用水,助力该区域的生态恢复
"]调水工程通常不会抬高河床高度,反而可能因水量增加导致流速加快,加剧对河岸的冲刷作用,C错误,符合题意;黄河“几字弯”区是传统特色农牧区、生态脆弱区,水资源匮乏长期制约区域发展,引水之后,可保障流域北部高原区农业生产用水需求,使得后备耕地开发潜力增大,A正确,不符合题意;引水后,可满足流域内河、湖生态用水需求,提升流域生态环境质量,D正确,不符合题意;将洮河作为南水北调西线输水通道,用管道全程自流引水到“几字弯”区中部白于山,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现互补互济,保障区域供水安全,B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
高中 | 第二节 资源跨区域调配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