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 | 第二节 城镇化 题目答案及解析

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第二节 城镇化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必修二

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

第二节 城镇化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图1所示甲区域热带雨林景观的形成与沿岸乙洋流密切相关。

图1所示沿岸乙洋流的性质为                 (暖流/寒流),提取一项图文信息说明判断理由                 

[["暖流","暖流增温增湿,有利于沿岸热带雨林的发育;洋流从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

读图结合材料“甲区域热带雨林景观的形成与沿岸乙洋流密切相关”可知,图1区域有热带雨林景观,热带雨林的形成需要充足的热量和水分,沿岸乙洋流增温增湿有利于沿岸热带雨林的发育 ,所以乙洋流为暖流;从洋流的流向看,乙洋流从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根据洋流性质判断规律,从低纬流向高纬的洋流一般为暖流。

大豆喜温暖,对土壤水分,有机质含量要求较高。巴西是全球最大的大豆出口因大豆种植面积占农作物总种植面积的一半,其中巴西高原是其大豆的主要产区。

据图文资料,说明巴西种植大豆的有利区位条件。

[["

巴西高原,地形平坦开阔,土地面积宽广,土质较好;巴西纬度低,热量条件好,光照充足;年降水量充沛,土壤含水量较高。

"]]

读图结合材料“大豆喜温暖,对土壤水分,有机质含量要求较高”可知,巴西的大豆主产区主要位于巴西高原,巴西高原地形平坦开阔,为大规模种植大豆提供了宽广的土地面积,且土壤肥力较高,能满足大豆对土壤有机质的要求;巴西纬度低,所处温度带热量条件好,光照充足,满足大豆喜温暖的生长习性;巴西高原属于热带草原气候,降水丰富,年降水量充沛,使得土壤含水量较高,符合大豆对土壤水分的要求。

下表为1950-2010年巴西与发达国家平均城镇化率(%)统计数据。

 1950年1970年1990年2010年
巴西36.255.974.884.3
发达国家(平均)53.866.672.576.0

据统计数据将图2补绘完整,并说明与发达国家对比,巴西城镇化的发展特点。

[["

起步晚,速度快,前期城镇化率低,短期内超过发达国家城镇化率。

"]]

在图2中根据表格数据描点、连线即可绘出发达国家城镇化曲线,并补充图例,绘图如下:

 

读表表格可知,1950年、1970年时巴西的城镇化率在发达国家之下,1990年超过了发达国家。因此,巴西与发达国家城镇化相比,起步晚,速度快,前期城镇化率低,但短期内已经超过了发达国家的城镇化率。

高中 | 第二节 城镇化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

去刷题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