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第一节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选择性必修一 自然地理基础
第四章 水的运动
第一节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因莱湖是一个被喀斯特群山环抱的湖泊,面积达158km²,是缅甸第二大湖。居住在湖上的茵达人,以其独特的水上生活方式而闻名。他们因地制宜地发明了一种水上耕作方式——浮岛农业,即利用湖中丰富的水草和浮萍,将其收割并制成腐殖质块,上覆湖底淤泥,用长木杆固定于湖床。这种浮岛不仅具有农业生产的实用性,也吸引了大量游客前往观光。下左图为因莱湖位置示意图,下右图为当地浮岛农业景观图。
说明茵达人舍弃岸上辟田,而发展浮岛农业的自然原因。
周围是喀斯特群山,地形崎岖,耕地面积狭小;石灰岩成土慢,易水土流失,土层薄,土壤贫瘠;因莱湖水面宽广,发展浮岛农业的面积大;水中一定数量的水草、浮萍和淤泥,为制作浮岛提供原料。
"]]据材料可知,“因莱湖是一个被喀斯特群山环抱的湖泊”,周边为喀斯特地貌,地表崎岖,耕地面积较小;喀斯特地貌多为石灰岩,成土较慢,容易导致水土流失,因此土层较薄,土壤较为贫瘠,不利于该地发展农业;因莱湖水面较为宽广,水域面积较大,可以发展福岛农业的面积较大;同时水中含有一定数量的水草和浮萍,将其收割并利用湖底的游淤泥自制腐殖质块,可以为浮岛提供原料,土壤较为肥沃,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推测茵达人搭建浮岛的最佳季节(雨季或旱季)及原因。
旱季(11月—次年5月)。因莱湖流域为热带季风气候,湖泊水位季节变化大,雨季水位高,旱季水位低;旱季水位低,便于采挖淤泥、水草浮萍以及用木杆固定浮岛。
"]]读左图可知,因莱湖地处东南亚,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区,湖泊水位季节变化较大,雨季时降水量较多,湖泊水位较高,旱季时降水量较少,湖泊水位较低;每年的11月—次年5月,该地受东北季风控制,降水少、为旱季,湖泊水位较低时有利于采挖淤泥,水草和浮萍等,有利于利用木杆固定辅导,因此在旱季搭建浮岛为最佳时间。
简述浮岛农业可能对因莱湖水质产生的不利影响。
收割水草、浮萍使水生植物减少,净化能力降低;农业生产使用肥料、农药、腐殖质块等,增加水体污染物,降低水质。
"]]结合所学知识,当浮岛农业发展过程中收割大量的水草和浮萍,会使得湖泊当中水生生物减少,因此湖泊自净能力下降;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以及腐殖质块等,会使得水体污染物增加,从而使得水质降低,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说明利用浮岛农业发展旅游业对当地社会经济的有利影响。
产业结构升级,增加经济收益;增加就业机会,提高人民收入;保留特有的生活方式,促进文化传承和发展。
"]]结合所学知识,利用浮岛农业发展旅游业,使得当地产业结构由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有利于产业结构升级,能够带来更多的经济收益;同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高人民收入;发展旅游业可以保留特有的生活方式,可以促进该地区文化传承与区域发展。
高中 | 第一节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