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第一节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选择性必修一 自然地理基础
第四章 水的运动
第一节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
为探究降雨过程、土壤含水量与洪峰流量的关系,某科研小组在小流域模拟了形成相同洪峰流量的降雨过程,表为3次降雨过程数据(雨量单位:mm)。3次降雨前土壤含水量相同且偏低。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降雨序号 | 时段雨量 | 降雨总量 | |||||
第1小时 | 第2小时 | 第3小时 | 第4小时 | 第5小时 | 第6小时 | ||
1 | 60 | 48 | 32 | 10 | 8 | 7 | 165 |
2 | 10 | 20 | 42 | 55 | 17 | 6 | 150 |
3 | 10 | 19 | 23 | 32 | 42 | 17 | 143 |
3次降雨过程中( )
第2次降雨强度大于第1次
","第1次降雨峰值出现时间晚于第2次
","第1和第3次降雨过程相似
","第1次降雨峰值出现时间早于第3次
"]本题考查降雨过程特征分析。第2次降雨的最大小时雨量为55mm(第4小时),小于第1次的60mm(第1小时),A错误;第1次降雨峰值出现在第1小时,早于第2次的第4小时,B错误;第1次降雨强度逐小时递减,第3次逐小时递增至第5小时,趋势不同,C错误;第1次峰值在第1小时,第3次在第5小时,D正确。故选D。
第3次降雨形成相同洪峰流量的降雨总量最小,其主要原因是( )
前期下渗量小
","后期形成的地下径流量大
","前期蒸发量小
","后期形成的地表径流量大
"]本题考查洪峰流量与降雨过程的关系。第3次前期雨量小,土壤干燥时下渗量大,A错误;在形成相同洪峰流量情况下,第3次的降雨总量最小,说明下渗少,地表径流多,后期形成的地下径流量大与题意逻辑不符,B错误;蒸发量对短时降雨过程影响微弱,C错误;第3次前期降水逐渐增多,土壤含水量逐渐增大,后期雨量大且集中,土壤水分饱和后,下渗减少,地表径流量大,更易形成洪峰,D正确。故选D。
如果降雨过程与第3次相似,降雨前土壤含水量偏高,则形成相同洪峰流量的6小时降雨总量可能是( )
125mm
","145mm
","155mm
","170mm
"]本题考查土壤含水量对洪峰的影响。若土壤含水量偏高,前期下渗减少,相同降雨过程下更多雨水直接转化为地表径流,形成相同洪峰所需总雨量减少。第3次原需143mm,此时可能更低,选项中125mm符合,A正确,BCD错误。故选A。
高中 | 第一节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