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金属钠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必修一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
金属钠
钠及其化合物在人类生产生活中有着重大的作用。
金属钠要隔绝空气,密封保存,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原因$\rm (Na$参与的反应$\rm )$ , 。
$\\rm 4Na+O_{2}=2Na_{2}O$ ; $\\rm 2Na+2H_{2}O=2NaOH+H_{2}↑$
"]]钠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钠$\rm 4Na+O_{2}=2Na_{2}O$,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rm 2Na+2H_{2}O=2NaOH+H_{2}↑$,所以金属钠要隔绝空气,密封保存。
加热条件下,$\rm Na$可以在氧气中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现象是 。该反应生成$\rm 1$ $\rm mol$ $\rm Na_{2}O_{2}$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rm mol$。
$\\text{2Na+}{{\\text{O}}_{\\text{2}}}\\begin{matrix} \\underline{\\underline{_{\\triangle }}} \\\\ {} \\\\ \\end{matrix}\\ \\text{N}{{\\text{a}}_{\\text{2}}}{{\\text{O}}_{\\text{2}}}$ ; 火焰呈黄色,产生淡黄色固体 ; $\\rm 2$
"]]加热条件下,$\rm Na$可以在氧气中燃烧生成过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text{2Na+}{{\text{O}}_{\text{2}}}\begin{matrix} \underline{\underline{_{\triangle }}} \\ {} \\ \end{matrix}\ \text{N}{{\text{a}}_{\text{2}}}{{\text{O}}_{\text{2}}}$;现象是火焰呈黄色,产生淡黄色固体。该反应中$\rm Na$元素化合价由$\rm 0$升高为$\rm +1$,生成$\rm 1$ $\rm mol$ $\rm Na_{2}O_{2}$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rm 2$ $\rm mol$。
某实验小组发现实验室里盛放的$\rm Na_{2}CO_{3}$和$\rm NaHCO_{3}$固体的试剂瓶丢失了标签。于是,他们先将两瓶固体编号为$\rm A$、$\rm B$后,进行鉴别,再通过实验进行性质探究。
①分别加热固体$\rm A$、$\rm B$,发现固体$\rm A$受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rm A$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如图所示,在气密性良好的装置Ⅰ和Ⅱ中分别放入$\rm NaHCO_{3}$和$\rm Na_{2}CO_{3}$,将气球内的固体同时倒入两支试管中。两试管中均产生气体,Ⅰ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③上述反应结束后,气球均有膨胀,恢复至室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rm ($填字母序号$\rm )$。
$\rm A$.装置Ⅰ的气球体积较大 $\rm B$.装置Ⅱ的气球体积较大 $\rm C$.两装置的气球体积一样大
$2\\text{NaHC}{{\\text{O}}_{\\text{3}}}\\begin{matrix} \\underline{\\underline{_{\\triangle }}} \\\\ {} \\\\ \\end{matrix}\\ \\text{N}{{\\text{a}}_{\\text{2}}}\\text{C}{{\\text{O}}_{\\text{3}}}+\\text{C}{{\\text{O}}_{\\text{2}}}\\uparrow +{{\\text{H}}_{\\text{2}}}\\text{O}$ ; $\\text{HCO}_{\\text{3}}^{-}+{{\\text{H}}^{+}}\\text{=C}{{\\text{O}}_{\\text{2}}}\\uparrow +{{\\text{H}}_{\\text{2}}}\\text{O}$ ; $\\rm A$
"]]①固体$\rm A$受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rm A$是$\rm NaHCO_{3}$,$\rm NaHCO_{3}$受热分解为碳酸钠、二氧化碳、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text{NaHC}{{\text{O}}_{\text{3}}}\begin{matrix} \underline{\underline{_{\triangle }}} \\ {} \\ \end{matrix}\ \text{N}{{\text{a}}_{\text{2}}}\text{C}{{\text{O}}_{\text{3}}}+\text{C}{{\text{O}}_{\text{2}}}\uparrow +{{\text{H}}_{\text{2}}}\text{O}$。
②装置Ⅰ中$\rm NaHCO_{3}$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水,Ⅰ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text{HCO}_{\text{3}}^{-}+{{\text{H}}^{+}}\text{=C}{{\text{O}}_{\text{2}}}\uparrow +{{\text{H}}_{\text{2}}}\text{O}$。
③$\rm Na_{2}CO_{3}$中$\rm C$元素的质量分数小于$\rm NaHCO_{3}$,述反应结束后,$\rm NaHCO_{3}$放出的二氧化碳气体多,所以装置Ⅰ的气球体积较大。
实验小组发现所用$\rm Na_{2}CO_{3}$固体中混有少量$\rm NaHCO_{3}$,设计实验测定$\rm Na_{2}CO_{3}$的纯度。
①取$\rm 100\;\rm g$ $\rm Na_{2}CO_{3}$样品,加热至恒重,得到标准状况下$\rm 2.24\;\rm L$ $\rm CO_{2}$,则该样品中所含$\rm NaHCO_{3}$的物质的量为 ,样品中$\rm Na_{2}CO_{3}$的质量分数为 。
②实验小组认为,将该样品溶于过量盐酸中,并充分加热将生成的气体全部赶出,用足量的碱石灰$\rm (CaO$与$\rm NaOH$的混合物$\rm )$全部吸收,通过称量碱石灰的质量变化,也能计算出$\rm Na_{2}CO_{3}$的质量分数。该方案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
$\\rm 16.8$ $\\rm g$ ; $\\rm 83.2\\%$ ; 样品溶与盐酸反应生成得二氧化碳气体中含有水蒸气,碱石灰吸收水和二氧化碳,碱石灰的质量差不是二氧化碳的质量,所以该方案不合理。
"]]①取$\rm 100$ $\rm g$ $\rm Na_{2}CO_{3}$样品,加热至恒重,得到标准状况下$\rm 2.24$ $\rm L$ $\rm CO_{2}$,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rm 0.1$ $\rm mol$,根据$2\text{NaHC}{{\text{O}}_{\text{3}}}\begin{matrix} \underline{\underline{_{\triangle }}} \\ {} \\ \end{matrix}\ \text{N}{{\text{a}}_{\text{2}}}\text{C}{{\text{O}}_{\text{3}}}+\text{C}{{\text{O}}_{\text{2}}}\uparrow +{{\text{H}}_{\text{2}}}\text{O}$,可知样品中含有$\rm 0.2$ $\rm mol$ $\rm NaHCO_{3}$,则该样品中所含$\rm NaHCO_{3}$的物质的量为$\rm 0.2$ $\rm mol\times 84$ $\rm g/mol=16.8$ $\rm g$,样品中$\rm Na_{2}CO_{3}$的质量分数为$\dfrac{100\,\text{g}-16.8\,\text{g}}{100\,\text{g}}\times 100\%=83.2\%$。
②样品溶与盐酸反应生成得二氧化碳气体中含有水蒸气,碱石灰吸收水和二氧化碳,碱石灰的质量差不是二氧化碳的质量,所以不能能计算出$\rm Na_{2}CO_{3}$的质量分数,该方案不合理。
高中 | 金属钠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