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第2节 DNA的结构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必修二 遗传与进化
第三章 基因的本质
第2节 DNA的结构
下列表格中有关科学家与其科学成就,正确的是$\rm (\qquad)$
选项 | 科学家 | 科学成就 |
$\rm A$ | 孟德尔 | 用山柳菊杂交实验,提出了分离定律;用豌豆杂交实验,提出了自由组合定律 |
$\rm B$ | 艾弗里 | 用控制自变量的“减法原理”和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rm DNA$是遗传物质 |
$\rm C$ | 沃森和克里克 | 构建$\rm 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并和威尔金斯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
$\rm D$ | 摩尔根 | 用红眼、白眼果蝇杂交实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
$\\rm A$
","$\\rm B$
","$\\rm C$
","$\\rm D$
"]本题考查必修二教材中涉及到的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识记相关的知识即可准确分析判断各选项。
$\rm A$、孟德尔以豌豆为实验材料进行杂交实验,提出了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rm A$错误;
$\rm B$、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利用控制自变量的“减法原理”,将制成的$\rm S$型细菌的细胞提取物和分别用蛋白酶、$\rm RNA$酶、酯酶、$\rm DNA$酶处理后的$\rm S$型细菌的细胞提取物,分别加入到有$\rm R$型活细菌的培养基中,从而证明了$\rm DNA$是遗传物质,该实验过程没有采用同位素标记法,$\rm B$错误;
$\rm C$、沃森和克里克在构建$\rm 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的过程中,主要以威尔金斯和他的同事富兰克林应用$\rm X$射线衍射技术获得的高质量的$\rm DNA$衍射图谱照片的有关数据为基础,推算出$\rm DNA$呈双螺旋结构模型,进而经过一系列的努力成功地构建出$\rm 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rm 1962$年,沃森、克里克和威尔金斯三人因这一研究成果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rm C$正确;
$\rm D$、摩尔根用红眼、白眼果蝇进行杂交实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摩尔根和他的学生们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发明了测定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的方法,并绘出了第一幅果蝇各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图,同时也说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rm D$错误。
故选:$\rm C$。
高中 | 第2节 DNA的结构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