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第2节 DNA的结构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必修二 遗传与进化
第三章 基因的本质
第2节 DNA的结构
下列有关生命科学研究方法与发展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rm (\qquad)$
艾弗里所进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中,自变量的控制主要遵循了减法原理
","摩尔根等人以果蝇为研究材料,通过假说$\\rm —$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沃森和克里克研究 $\\rm DNA$ 分子结构时,主要运用了物理模型建构的方法
","科学家在证明 $\\rm DNA$ 半保留复制的实验中运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和离心技术
"]减法原理是排除自变量对研究对象的干扰,同时尽量保持被研究对象的稳定。具体而言,结果已知,但不知道此结果是由什么原因导致的,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探求确切的原因变量。
$\rm A$、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加入不同酶的目的逐渐排除各种物质的作用,是利用减法原理来控制自变量,$\rm A$正确;
$\rm B$、摩尔根等人用“假说$\rm —$演绎法”证明了控制果蝇红、白眼的基因位于$\rm X$染色体上,即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rm B$正确;
$\rm C$、沃森和克里克研究$\rm DNA$分子结构时,运用了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rm C$正确;
$\rm D$、$\rm 1958$年,美国生物学家梅塞尔森和斯塔尔以大肠杆菌为实验材料,运用$\rm ^{15}N$同位素标记技术($\rm ^{15}N$没有放射性),设计了一个巧妙的证明$\rm DNA$复制方式的实验,此实验中还用到了密度梯度离心技术,$\rm D$错误。
故选:$\rm D$。
高中 | 第2节 DNA的结构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