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二 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必修二 遗传与进化
第6章 生物的进化
第3节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
二 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大熊猫(性别决定方式为$\rm XY$型)属于食肉目动物,但在进化过程中食性发生了很大变化,现在主要以竹子为食。小熊猫常年生活在树杈上,喜食竹叶、树叶、昆虫等,其在分类上与大熊猫分属不同的科、属。若一个处于遗传平衡状态中的野生大熊猫种群中雌雄比例为$\rm 1$∶$\rm 1$,$\rm D$基因频率为$\rm 70\%$,$\rm d$基因频率为$\rm 30\%$。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rm (\qquad)$
若等位基因$\\rm D/d$位于$\\rm X$染色体上,则该大熊猫种群中$\\rm X^{d}X^{d}$个体占$\\rm 9\\%$
","若等位基因$\\rm D/d$位于常染色体上,则该大熊猫种群中$\\rm Dd$个体占$\\rm 42\\%$
","小熊猫性成熟后可与大熊猫交配产生可育后代
","小熊猫种群的基因频率在环境稳定时不发生改变
"]遗传平衡定律:在数量足够多的随机交配的群体中,没有基因突变、没有迁入和迁出、没有自然选择的前提下,种群是基因频率逐代不变,则基因型频率将保持平衡:$\rm p2$表示$\rm AA$的基因型的频率,$\rm 2pq$表示$\rm Aa$基因型的频率,$\rm q2$表示$\rm aa$基因型的频率。其中$\rm p$是$\rm A$基因的频率;$\rm q$是$\rm a$基因的频率。基因型频率之和应等于$\rm 1$,即$\rm p2+2pq+q2=1$。
$\rm A$、若等位基因 $\rm D/d$ 位于 $\rm X$ 染色体上,则雄性中 $\rm XdY$ 占的比例等于 $\rm d$ 基因的频率,为 $\rm 30\%$,由于雌雄比例为 $\rm 1:1$,则该大熊猫种群中 $\rm X^{d}X^{d}$个体占 $\rm 30\%\times 30\%\times \dfrac{1}{2}=4.5\%$,$\rm A$ 错误;
$\rm B$、若等位基因 $\rm D/d$ 位于常染色体上,根据遗传平衡定律可知,则该大熊猫种群中 $\rm Dd$ 个体占$\rm 30\%\times 70\%\times 2=42\%$,$\rm B$ 正确;
$\rm C$、小熊猫和大熊猫是两个不同的物种,具有生殖隔离,不能交配产生可育后代,$\rm C$ 错误;
$\rm D$、小熊猫种群的基因频率在环境稳定时也能发生基因突变等变异,同时也会存在自然选择作用,所以基因频率也会发生变化,$\rm D$ 错误。
故选:$\rm B$。
高中 | 二 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