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第1节 群落的结构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选择性必修二 生物与环境
第二章 群落及其演替
第1节 群落的结构
入侵物种线虫甲和本土物种线虫乙常引起松树成片死亡。为探究两者的竞争关系,在相同实验条件下对甲和乙混合培养,部分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rm (\qquad)$
组别 | 甲初始数量(条) | 乙初始数量(条) | 存活物种 |
$\rm 1$ | $\rm 9$♂$\rm +9$♀ | $\rm 10$♂$\rm +10$♀ | 甲 |
$\rm 2$ | $\rm 6$♂$\rm +6$♀ | $\rm 10$♂$\rm +10$♀ | 甲 |
$\rm 3$ | $\rm 4$♂$\rm +4$♀ | $\rm 10$♂$\rm +10$♀ | 甲 |
$\rm 4$ | $\rm 3$♂$\rm +3$♀ | $\rm 10$♂$\rm +10$♀ | 乙 |
相同条件下甲单独培养时的$\\rm K$值比混合培养时大
","实验中仅存活一种线虫的原因是两者生态位相似
","设置相同雌雄比是为排除性比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结果表明野外释放乙是生物防治甲入侵的有效措施
"]表格数据分析,当乙初始数量远多于甲初始数量,最终存活的物种才是乙。
$\rm A$、单独培养时,甲的环境阻力较小,资源充足,其环境容纳量($\rm K$值)应高于混合培养时因竞争导致的$\rm K$值,$\rm A$正确;
$\rm B$、两种线虫由于生态位非常相似,导致竞争非常强烈,竞争弱的一方最终被淘汰,$\rm B$正确;
$\rm C$、雌雄比一致可避免性比差异影响繁殖率,从而排除无关变量干扰,$\rm C$正确;
$\rm D$、实验显示甲在多数情况下占优,仅当甲初始数量极少时乙存活,说明释放乙难以有效抑制甲入侵,$\rm D$错误。
故选:$\rm D$。
高中 | 第1节 群落的结构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