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 | 二 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题目答案及解析

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二 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必修二 遗传与进化

第6章 生物的进化

第3节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

二 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rm 1$为某地区中某种老鼠原种群被一条河分割成甲、乙两个种群后的进化过程示意图,图$\rm 2$表示在某段时间内,种群甲中的$\rm A$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假设图$\rm 2$中种群甲无基因突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rm (\qquad)$

["

$\\rm 1$中①是地理隔离,物种$\\rm 1$和物种$\\rm 2$形成的标志③是产生生殖隔离

","

由图$\\rm 2$可知,种群甲在$\\rm Y_{1}\\sim Y_{3}$时间段内发生了进化

","

$\\rm Y_{3}\\sim Y_{4}$时间段内种群$\\rm Aa$的基因型频率为$\\rm 18\\%$,在$\\rm Y_{4}$时形成新物种

","

若种群中$\\rm Aa$$\\rm 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rm 30\\%$$\\rm 60\\%$,则$\\rm A$的基因频率为$\\rm 25\\%$

"]
[["C"]]

生物进化的标志是基因频率的改变;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的产生。

$\rm A$、图$\rm 1$中①是地理隔离,②是自然选择,自然选择定向改变了种群的基因频率,物种$\rm 1$和物种$\rm 2$形成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rm A$正确;

$\rm B$、图中$\rm Y_{1}\sim Y_{3}$时间段内种群基因频率改变,说明该时间段内种群甲生物发生了进化,$\rm B$正确;

$\rm C$、在$\rm Y_{3}\sim Y_{4}$时间段内该种群中$\rm Aa$的基因型频率为$\rm 2\times 0.9\times 0.1\times 100\%=18\%$,在$\rm Y_{4}$时基因频率未变,但是不能判断此时甲、乙种群是否产生了生殖隔离,故不能判断是否形成了新物种,$\rm C$错误;

$\rm D$、该动物种群中$\rm AA$的基因型频率为$\rm 1-( 30\%+60\%)=10\%$$\rm A$的基因频率$\rm =10\%+\dfrac12\times 30\%=25\%$$\rm D$正确。

故选:$\rm C$

高中 | 二 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

去刷题
相关题库:
库蚊的进化 家鹅、家鸭是人类驯化较早的鸟类。图显示了家鸭、家鹅是由绿头鸭、鸿雁、灰雁等物种进化而来。中国是世界上拥有鹅品种最多的国家,资源丰富,同时也是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的国家之一。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瑞典科学家斯万特帕博,他从化石中提取、测序并绘制了尼安德特人基因组草图,分析了现代人类和已灭绝古代人类的基因差异,并发现尼安德特人是当今人类的近亲,在人类进化研究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下图表示现代人与尼安德特人、黑猩猩之间线粒体()特定序列的碱基对差异。 达尔文在研究物种形成时发现加拉帕戈斯群岛上有种龟,分别栖居于被海洋分隔的个小岛上。研究发现这种龟原本属于同一物种,由于海洋的分隔作用,经过长期的演化形成了个不同的物种,其形成机制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白菜一甘蓝”与普通白菜相比,具有生长期短、耐热性强和易于储藏等优点。下图是利用白菜()和甘蓝()通过细胞工程育种的方法获得“白菜一甘蓝”的杂交过程示意图,回答以下问题: 土壤盐渍化是目前制约农业生产的全球性问题,我国科学家用普通小麦()与耐盐偃麦草()体细胞杂交获得耐盐新品种“山融号”,培育过程如下图所示,序号代表过程或结构。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