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 | 第1节 群落的结构 题目答案及解析

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第1节 群落的结构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选择性必修二 生物与环境

第二章 群落及其演替

第1节 群落的结构

某科研小组研究了原产于欧洲的西方蜜蜂入侵后对本地物种的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

兰花的传粉者往往比较固定,花的内部结构与其传粉者的形态结构。传粉行为在相互影响中不断变化和发展,生物学将此变化和发展称为                 

[["协同进化"]]

兰花的传粉者往往比较固定,花的内部结构与其传粉者的形态结构在传粉行为相互影响中不断变化和发展,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协同进化,协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为探究西方蜜蜂入侵到某地后对双尾兰传粉的影响,研究者设置了两个实验区:西方蜜蜂和本地蜂(双尾兰的原生传粉者)共存区,仅有西方蜜蜂的区域,观测了双尾兰的相关传粉指标,结果如图$\rm 1$

①该实验还应设置的对照组为                                                                  ,预测其实验结果为:                                                                  。

②据图$\rm 1$和①中对照组的实验结果,可得出实验结论为:                                                                  

[["

仅有本地蜂的区域(和共存区);花粉移除率约为$\\rm 10\\%$,成功采集花粉个体所占比约为$\\rm 20\\%$(共存区与图$\\rm 1$一致);西方蜜蜂和本地蜂都以双尾兰花粉为食,只有本地蜂能给双尾兰成功传粉

"]]

①该实验目的是探究西方蜜蜂入侵到某地后对双尾兰传粉的影响,已经设置了西方蜜蜂和本地蜂共存区、仅有西方蜜蜂的区域,还应设置仅有本地蜂的区域(和共存区)作为对照组,因为本地蜂是双尾兰的原生传粉者,在没有西方蜜蜂干扰的情况下,其传粉效果应该是比较理想的。预测其实验结果为:花粉移除率约为$\rm 10\%$,成功采集花粉个体所占比约为$\rm 20\%$(共存区与图$\rm 1$一致),这是因为本地蜂与双尾兰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了良好的传粉适应性,没有西方蜜蜂的竞争等干扰因素,传粉效率会更高。

②从图$\rm 1$可以看出,在仅有西方蜜蜂的区域,双尾兰的花粉移除率与对照组相比(①中预测结果),数值无明显差异,但成功授粉的花占比明显低于对照组,由此可得出实验结论为:西方蜜蜂和本地蜂都以双尾兰花粉为食,只有本地蜂能给双尾兰成功传粉。

为探究西方蜜蜂对本地蜂的影响,研究者将本地蜂置于西方蜜蜂蜂箱的不同距离,得到的结果如图$\rm 2$。据图推测,西方蜜蜂将会导致本地蜂的种群密度                ,主要原因为                                                                  。

[["

下降;本地蜂食物来源减少,导致死亡率上升;雌蜂数量下降,降低种群出生率

"]]

由图$\rm 2$可知,本地蜂与西方蜜蜂蜂箱越近,雌蜂数量下降,降低种群出生率,从而导致本地蜂数量下降,同时,可能二者存在竞争关系,西方蜜蜂的加入,本地蜂食物来源减少,导致死亡率上升。

高中 | 第1节 群落的结构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

去刷题
相关题库:
镰荚金合欢是草原上的一种灌木,它长有尖刺。举腹蚁生活在镰荚金合欢的尖刺之间,以树叶基部蜜腺分泌的蜜汁为食,能通过叮咬大型植食动物来保护金合欢,使得镰荚金合欢成为当地的优势种。近年来,一种以举腹蚁为食的入侵生物大头蚁对举腹蚁种群造成了毁灭性打击,导致当地的镰荚金合欢数量大幅下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不合理放牧会导致群落的结构、功能发生改变。科研人员研究了放牧强度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的影响,相关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海水中的藻类,在某种条件下会大量繁殖,引发赤潮,从而破坏近海生态环境。实验人员模拟近海生态环境,研究了水体在富磷条件下,其中的两种单细胞藻类(东海原甲藻和中肋骨条藻)在单独培养及混合培养条件下的细胞密度(单位:个)变化情况,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松材线虫侵入松树后在其体内大量繁殖,引起植株患线虫病死亡。线虫病的主要传播媒介是松褐天牛,它从感染线虫病的松树中羽化飞出,携带大量的松材线虫继续感染其他松树,导致病害持续扩散蔓延。为研究线虫的危害机理,研究人员对比了两种线虫的繁殖力差异(雌雄性比)和繁殖情况,结果如图、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热带雨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森林类型之一。研究发现,热带雨林优势树种通过“同种负密度制约”促进物种共存,维持极高的生物多样性。如图所示为优势树种的“同种负密度制约”现象,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描绘了诗人的田耕生活。下图是大豆和杂草在某种养分生态位维度上的分布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