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 | 第1节 群落的结构 题目答案及解析

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第1节 群落的结构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选择性必修二 生物与环境

第二章 群落及其演替

第1节 群落的结构

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白背飞虱是一种迁飞性害虫,其成虫体长$\rm 4$~$\rm 5\;\rm mm$,趋光性强。白背飞虱刺吸水稻汁液,导致水稻生长发育缓慢、分蘖延迟和穗粒空瘪,严重时可造成植株枯死。

回答下列问题:

白背飞虱与水稻的种间关系是                 ;可采用                 方法调查稻田中白背飞虱的种群密度,以更好地制定防治措施。

[["寄生","黑光灯诱捕法"]]

白背飞虱刺吸水稻汁液,故白背飞虱与水稻的种间关系是寄生。白背飞虱趋光性强,可采用黑光灯诱捕法方法调查稻田中白背飞虱的种群密度,以更好地制定防治措施。

化学防治常作为害虫治理的应急手段。科研人是为探究不同药剂对白背飞虱的防治效果,进行实验,结果如下表。

表  不同药剂处理对稻田中白背飞虱的防治效果

时间处理     虫口减退率药后$\rm 1d$药后$\rm 3d$药后$\rm 7d$药后$\rm 14d$平均值
阿维菌素$\rm 63.08\%$$\rm 58.59\%$$\rm 56.27\%$$\rm 58.43\%$$\rm 59.10\%$
吡蚜酮$\rm 58.09\%$$\rm 59.22\%$$\rm 92.39\%$$\rm 96.28\%$$\rm 76.50\%$
毒死蜱$\rm 76.69\%$$\rm 89.28\%$$\rm 79.80\%$$\rm 71.79\%$$\rm 79.39\%$
阿维菌素$\rm ·$吡蚜酮混剂$\rm 71.68\%$$\rm 79.74\%$$\rm 82.35\%$$\rm 88.24\%$$\rm 80.50\%$

注:虫口减退率$\rm =$(施药前田间活虫数$\rm -$施药后田间活虫数)$\rm /$施药前田间活虫数$\rm \times 100\%$

①在实践中,常将高效性、速效性和持效性作为评价药剂有效性的重要特征。与单独使用吡蚜酮相比,阿维菌素$\rm ·$吡蚜酮混剂的药效特点是                                  

②专家建议,在防治白背飞虱时,须在一定时间内合理轮换使用不同的药剂,其原因是                                                                                 

[["

具有持久性和速效性;防止长期使用同一种药剂导致白背飞虱产生抗药性

"]]

①与单独使用吡蚜酮相比,阿维菌素$\rm ·$吡蚜酮混剂处理后,药后$\rm 1d--3d$(短时间内),其虫口减退率更高,但药后$\rm 7d--14d$,虫口减退率更低,但虫口减退率平均值更高,持久性更强,因此,与单独使用吡蚜酮相比,阿维菌素$\rm ·$吡蚜酮混剂的药效特点是具有持久性和速效性。

②由于白背飞虱种群中存在变异个体,有些具有抗药性,如果使用同一种药剂,会导致具有抗药性的害虫增加,因此在防治白背飞虱时,须在一定时间内合理轮换使用不同的药剂,其原因是防止长期使用同一种药剂导致白背飞虱产生抗药性。

为了减少农药使用量,降低环境污染,科研人员利用性引诱剂诱杀白背飞虱的雄性个体,达到防治效果,其防治原理是                                                                                 

[["

破坏白背飞虱种群的性别比例,降低出生率,进而降低种群密度

"]]

性引诱剂诱杀白背飞虱的雄性个体,能破坏白背飞虱种群的性别比例,降低出生率,进而降低种群密度,达到防治效果。

高中 | 第1节 群落的结构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

去刷题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