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第2节 DNA的结构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必修二 遗传与进化
第三章 基因的本质
第2节 DNA的结构
人类对遗传的认知不断深入。下表有关生物学科学史上的经典实验中,对应错误的是$\rm (\qquad)$
选项 | 科学家 | 研究方法 | 研究内容或结论 |
$\rm A$ | 摩尔根 | 假说$\rm —$演绎法 | 将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定位在$\rm X$染色体上 |
$\rm B$ | 赫尔希、蔡斯 | 离心 | 提取噬菌体$\rm DNA$并证明$\rm DNA$是遗传物质 |
$\rm C$ | 沃森、克里克 | 搭建物理模型 | 阐明了$\rm 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 |
$\rm D$ | 梅塞尔森、斯塔尔 | 同位素标记法 | 发现了$\rm DNA$的半保留复制 |
$\\rm A$
","$\\rm B$
","$\\rm C$
","$\\rm D$
"]$\rm 1$、$\rm 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rm ^{35}S$或$\rm ^{32}P$标记噬菌体$\rm →$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rm →$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rm →$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rm 2$、萨顿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rm —$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rm 3$、$\rm 1958$年,美国生物学家梅塞尔森和斯塔尔以大肠杆菌为实验材料,运用同位素标记技术,以含有$\rm ^{15}N$标记的$\rm NH_{4}Cl$培养液来培养大肠杆菌,让大肠杆菌繁殖几代,再将大肠杆菌转移到$\rm ^{14}N$的培养液中,然后,在不同时刻收集大肠杆菌并提取$\rm DNA$,再将提取的$\rm DNA$进行离心,记录离心后试管中$\rm DNA$的位置。
$\rm A$、摩尔根利用假说$\rm —$演绎法将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定位在$\rm X$染色体上,进而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rm A$正确;
$\rm B$、赫尔希和蔡斯通过离心将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被侵染的大肠杆菌分开,而不是提取噬菌体的$\rm DN$$\rm A$,$\rm B$错误;
$\rm C$、沃森和克里克通过搭建物理模型阐明了$\rm 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从而使人们能直观认识$\rm DNA$的结构,$\rm C$正确;
$\rm D$、梅塞尔森和斯塔尔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和密度梯度离心技术证明了$\rm DNA$的半保留复制,$\rm D$正确。
故选:$\rm B$。
高中 | 第2节 DNA的结构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