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第3节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选择性必修二 生物与环境
第一章 种群及其动态
第3节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下图$\rm 1$为太湖中部分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下图$\rm 2$为科研团队对太湖蓝细菌水华的发生规律进行研究得到的结果。据图分析,相关说法正确的是$\rm (\qquad)$
图$\\rm 1$中的各种生物构成了太湖生物群落,在此群落内部实现了物质循环
","结合图$\\rm 2$分析,可在$\\rm 12-2$月清除底泥、$\\rm 3-4$月在上覆水位置打捞蓝细菌以防治水华
","夏季蓝细菌水华最易发生,蓝细菌是影响其他水生植物种群数量的非密度制约因素
","若食浮游生物鱼类的食物由$\\rm 40\\%$浮游动物、$\\rm 60\\%$浮游藻类组成,要收获$\\rm 1\\;\\rm kJ$的食浮游生物鱼类,最多需要$\\rm 17\\;\\rm kJ$的浮游藻类
"]密度制约因素:是指该因素对种群数量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密度是相关的,如食物、天敌等。非密度制约因素是指气温、干旱、自然灾害等,对种群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无关。
$\rm A$、图$\rm 1$中的生物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不能构成生物群落,且物质循环发生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rm A$错误;
$\rm B$、根据图$\rm 2$可知,$\rm 12-2$月蓝细菌下沉休眠,而$\rm 3-4$月在上覆水位置集中分布,因此可在$\rm 12-2$月清除底泥、$\rm 3-4$月在上覆水位置打捞蓝细菌以防治水华,$\rm B$正确;
$\rm C$、食物、天敌等属于密度制约因素,蓝细菌是影响其他水生植物种群数量的密度制约因素,$\rm C$错误;
$\rm D$、若食浮游生物鱼类的食物由$\rm 40\%$浮游动物、$\rm 60\%$浮游藻类组成,要收获$\rm 1\;\rm kJ$的食浮游生物鱼类,最多需要的浮游藻类为$\rm 1\times 40\%\div 10\%\div 10\%+1\times 60\%\div 10\%=46\;\rm kJ$,$\rm D$错误。
故选:$\rm B$。
高中 | 第3节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