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第1节 群落的结构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选择性必修二 生物与环境
第二章 群落及其演替
第1节 群落的结构
某大型水库连续爆发“水华”。在控制上游污染源的同时,研究人员尝试在水库中投放以藻类和浮游动物为食的鲢鱼和鳙鱼,对该水库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取得明显效果。
研究人员用血细胞计数板测量引发该水库水华的某藻类细胞数量,将定期取样测得的数据绘制成曲线,该科学方法属于构建 模型。
将定期取样测得的数据绘制成曲线并观察曲线变化,该科学方法属于构建数学模型。
藻类吸收水体中的$\rm N$、$\rm P$元素,浮游动物以藻类为食,银鱼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由下图可知,将鲢鱼、鳙鱼的鱼苗以一定比例投放到该水库后,造成银鱼生物积累量下降,引起该变化的原因是 。
鲢、鳙与银鱼在食物上存在竞争关系且银鱼处于竞争劣势
"]]鲢鱼、鳙鱼等以浮游动物为食,是银鱼的竞争者,鲢、鳙与银鱼在食物上存在竞争关系且银鱼处于竞争劣势,所以将鲢、鳙鱼苗以一定比例投放到该水库后,导致银鱼种群数量下降。
研究人员调查投放区鲢鱼、鳙鱼上一营养级的生物积累量(指单位面积中生物的总量,以$\rm t·hm^{-2}$表示)以便确定鲢、鳙的投放量,该操作所依据的能量流动特点有 。
能量沿着营养结构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相邻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rm 10\\\\%$~$\\rm 20\\\\%$
"]]由于能量沿着食物链、食物网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相邻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rm 10\%$~$\rm 20\%$,因此为确定鲢、鳙的投放量,应根据食物网中的营养级,调查投放区鲢、鳙上一营养级的生物积累量,根据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根据上一营养级的生物量,确定鲢鱼鳙鱼的投放量,保证流入生态系统的能量大于输出的能量。
鲢鱼和鳙鱼是人们日常食用的鱼类。为长期获得较高的捕捞量,该如何进行捕捞? 。
中等强度的捕捞(在种群数量达$\\rm K$值左右进行捕捞,并使捕捞后的剩余量为$\\rm K/2$)(捕捞量在$\\rm K/2$左右)
"]]为长期获得较高的捕捞量,应中等强度的捕捞(在种群数量达$\rm K$值左右进行捕捞,并使捕捞后的剩余量为$\rm K/2$)(捕捞量在$\rm K/2$左右),因为在$\rm K/2$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能够快速恢复种群数量。
下表为该水库生态系统三个营养级的能量流动调查结果(单位:$\rm \times 10^{5}\;\rm kJ$),第二营养级与第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保留一位小数)。
植物 | 植食性动物 | 肉食性动物 | |
同化量 | $\rm 483$ | $\rm x$ | $\rm Y$ |
呼吸作用消耗 | $\rm 97$ | $\rm 29.6$ | $\rm 7.8$ |
未被利用 | $\rm 289$ | $\rm 36.5$ | $\rm 4.1$ |
分解者分解 | $\rm 13$ | $\rm 3.3$ | 少量 |
同化量$\rm =$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rm +$未被利用的能量$\rm +$分解者分解的能量$\rm +$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所以植食性动物的同化量$\rm x=483-97-289-13=84\times 10^{5}\;\rm kJ$,肉食性动物的同化量$\rm =84-29.6-36.5-3.3=14.6\times 10^{5}\;\rm kJ$,所以第二营养级与第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rm =$($\rm 14.6\times 10^{5}\;\rm kJ$)$\rm /$($\rm 84\times 10^{5}\;\rm kJ$)$\rm \times 100\%≈17.4\%$。
高中 | 第1节 群落的结构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