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来源:高途
会计金融 | 第三节 经济增加值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第十九章 业绩评价
第三节 经济增加值
甲公司是一家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采用经济增加值作为业绩评价指标。目前,控股股东正对甲公司2014年度的经营业绩进行评价。相关资料如下:
⑴甲公司2013年末和2014年末资产负债表如下:
单位:万元
项目 | 2014年末 | 2013年末 | 项目 | 2014年末 | 2013年末 |
货币资金 | 405 | 420 | 应付账款 | 1350 | 1165 |
应收票据 | 100 | 95 | 应付职工薪酬 | 35 | 30 |
应收账款 | 2050 | 2040 | 应交税费 | 100 | 140 |
其他应收款 | 330 | 325 | 其他应付款 | 140 | 95 |
存货 | 2300 | 2550 | 长期借款 | 2500 | 2500 |
固定资产 | 4600 | 4250 | 优先股 | 1200 | 1200 |
在建工程 | 2240 | 1350 | 普通股 | 5000 | 5000 |
留存收益 | 1700 | 900 | |||
合计 | 12025 | 11030 | 合计 | 12025 | 11030 |
⑵甲公司2014年度利润相关资料如下:
单位:万元
项目 | 2014年度 |
管理费用 | 1950 |
其中:研发费用 | 360 |
财务费用 | 220 |
其中:利息支出 | 200 |
营业外收入 | 400 |
净利润 | 1155 |
⑶甲公司长期借款还有3年到期,年利率8%;优先股12万股,每股面额100元,票面股息率10%,普通股β系数1.2。
⑷无风险报酬率3%,市场组合的必要报酬率13%,公司所得税税率25%。
问题:
⑴以账面价值平均值为权数计算甲公司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假设各项长期资本的市场价值等于账面价值)。
⑵计算2014年甲公司调整后税后净营业利润、调整后资本和经济增加值。(注:除平均资本成本率按要求⑴计算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外,其余按国资委2019年4月1日开始施行的《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办法》的相关规定计算。)
⑶回答经济增加值作为业绩评价指标的优点和缺点。
⑴债务资本成本=8%×(1-25%)=6%
普通股资本成本=3%+1.2×(13%-3%)=15%
长期资本账面平均值=(2500+2500)/2+(1200+1200)/2+(5000+5000)/2+(900+1700)/2=2500+1200+5000+1300=10000(万元)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6%×(2500/10000)+10%×(1200/10000)+15%×(6300/10000)=12.15%。
⑵调整后的税后净营业利润=1155+(200+360)×(1-25%)=1575(万元)
平均所有者权益=(1200+1200)/2+(5000+5000)/2+(1700+900)/2=7500(万元)
平均带息负债=(2500+2500)/2=2500(万元)
平均在建工程=(2240+1350)/2=1795(万元)
调整后资本=7500+2500-1795=8205(万元)
经济增加值=1575-8205×12.15%=578.09(万元)。
⑶
优点:
①经济增加值考虑了所有资本的成本,更真实地反映了企业的价值创造能力;
②实现了企业利益,经营者利益和员工利益的统一,激励经营者和所有员工为企业创造更多价值;
③有效遏制企业盲目扩张规模以追求利润总量和增长率的倾向,引导企业注重价值创造;
④经济增加值不仅仅是一种业绩评价指标,它还是一种全面财务管理和薪酬激励框架;
⑤在经济增加值的框架下,公司可以向投资人宣传他们的目标和成就,投资人也可以用经济增加值选择最有前景的公司;同时也是股票分析家手中的一个强有力的工具。
缺点:
①仅对企业当期或未来1~3年价值创造情况进行衡量和预判,无法衡量企业长远发展战略的价值创造情况;
②计算主要基于财务指标,无法对企业的营运效率与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③不同行业、不同发展阶段、不同规模等的企业,其会计调整项和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各不相同,计算比较复杂,影响指标的可比性;
④由于经济增加值是绝对数指标,不便于比较不同规模公司的业绩;
⑤经济增加值也有许多和投资报酬率一样误导使用人的缺点,例如处于成长阶段的公司经济增加值较少,而处于衰退阶段的公司经济增加值可能较高。
⑥在计算经济增加值时,对于净收益应作哪些调整以及资本成本的确定等,尚存在许多争议,这些争议不利于建立一个统一的规范。
"]]会计金融 | 第三节 经济增加值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