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王安石变法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王安石变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王安石变法
材料一
今介甫为政,首建制置条例司,大讲财利之事。又命薛向行均输法于江、淮,欲尽夺商贾之利;又分遣使者散青苗钱于天下而收其息,使人愁痛,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
——摘自(北宋)司马光《与王介甫书》
材料二
青苗放钱,自昔有禁,今陛下始立成法,每岁常行,虽云不许抑配,而数世之后,暴君污吏,陛下能保之欤?
——摘自(北宋)苏轼《上神宗皇帝书》
材料三
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摘自(北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司马光和苏轼对王安石变法持何种态度?他们的理由分别是什么?
态度:司马光:反对王安石变法。
理由:首建制置条例司将财政等事务集中管理,这一举措改变了原有的政治和财政管理体制;推行均输法,完全剥夺商贾之利,这会对商业秩序和商人利益造成严重冲击;青苗法让使者在天下发放青苗钱并收取利息导致百姓愁痛、家庭离散。
苏轼:反对王安石变法。
理由:认为青苗法尽管声称不许强制摊派,但担心数世之后,会有暴君污吏利用该法为非作歹,无法保证青苗法能一直公正合理地实施下去。
"]]第一小问态度,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司马光和苏轼均反对王安石变法。第二小问理由,关于司马光,据材料一“首建制置条例司,大讲财利之事”、“又命薛向行均输法于江、淮,欲尽夺商贾之利”、“又分遣使者散青苗钱于天下而收其息,……兄弟妻子离散”等并结合所学知识,注意从改变原有的政治和财政管理体制、对商业秩序和商人利益造成严重冲击、青苗法导致百姓愁痛与家庭离散等方面思考和组织答案;关于苏轼,据材料一“而数世之后,暴君污吏,陛下能保之欤?”等并结合所学知识,注意从青苗法的弊端(担心会有暴君污吏利用该法为非作歹)视角思考和组织答案。
结合材料,说明王安石变法的特点。
特点:敢于突破传统;变法的合法性和程序正当性;以经济改革为主;坚定的改革信念。
"]]据材料一“首建制置条例司,大讲财利之事”,可得敢于突破传统;据材料三“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可得变法的合法性和程序正当性;据材料三“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可得以经济改革为主;据材料三“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可得坚定的改革信念。
高中 | 王安石变法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