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大一统的发展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在总结秦汉边地设置郡县得失的基础上,首创了管理少数民族地区的羁縻府州制度,唐太宗平定突厥后,在其原地设置羁縻府州,任命该族首领为都督或刺史,世袭其职,让其继续统辖本族人民,但必须由中央任命,同时取消了少数民族首领原有的“可汗”称号。羁縻府州赋税不上交中夹财政,户口一般也不上报户部。该制度在突厥实施成功后,又推广到其他少数民族地区。唐政府在上述羁縻府州的基础上设立都护府,代表中央行使对羁縻府州的管理权,如安西、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各羁縻府州。
——摘编自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中原王朝对民族地区的管理越来越直接、具体、细密……元朝实行的土司制度与羁縻府州政策有了较多的区别,由原来松散的统治变为趋于严格的控制。在承袭、纳贡、征调等政策方面,对土司均有具体规定。明代更加重视对民族地区赋税的征收,其作为增加经济收入的一种手段,也是土司接受中央王朝统治的一个重要标志。清朝参照明代赋税额度定数,并有所增加。原来实行羁縻政策地区的少数民族军队只有戍守当地的职责,但随着土司制度完备和与中央王朝关系越来越密切,在明代土司管辖下的土兵成为朝廷的重要兵源之一。
——摘编自史金波《略论中国历史上民族政策演变趋势》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羁縻制度的特点。
特点:先试点后推广;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享有较大自主权(或不纳入中原王朝的赋税体制);管理体系逐步完善;重用少数民族首领,且可以世袭;恩威并施;因俗而治。
"]]本题是特点类、列举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唐代(中国)。据材料一“该制度在突厥实施成功后,又推广到其他少数民族地区”可知,先试点后推广;据材料一“羁縻府州赋税不上交中央财政,户口一般也不上报户部”可知,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享有较大自主权,不纳入中原王朝的赋税体制;据材料一“唐政府在上述羁縻府州的基础上设立都护府,让其代表中央行使对羁縻府州的管理权,如安西、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各羁縻府州”可知,管理体系逐步完善;据材料一“任命该族首领为都督或刺史,世袭其职,让其继续统辖本族人民”可知,重用少数民族首领,且可以世袭;整体概括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恩威并施,因俗而治。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羁縻制度和土司制度的异同。
相同点:①性质相同:都是中央王朝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制度;②目的相同:都是为了维护大一统政权(中央集权);③背景相同:少数民族地区民族关系复杂,各少数民族社会经济发展极不平衡;④方式相同:都是间接统治,因俗而治。不同点:①适用范围不同:羁縻制度推行的地域更广,土司制度主要在西南地区推行;②控制力度不同:羁縻制度的管理相对松散,土司制度趋于严格;③盛行时期不同:羁縻制度盛行于唐宋,土司制度盛行于明代。
"]]本题是对比类、列举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唐代、元代、明代(中国)。不同点:据材料一“该制度在突厥实施成功后,又推广到其他少数民族地区,唐政府在上述羁縻府州的基础上设立都护府,让其代表中央行使对羁縻府州的管理权,如安西、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各羁縻府州”及所学知识可知,在适用范围上,羁縻制度推行的地域更广,土司制度主要在西南地区推行;据材料一“羁縻府州赋税不上交中央财政,户口一般也不上报户部”和材料二“在承袭、纳贡、征调等政策方面,对土司均有具体规定。明代更加重视对民族地区赋税的征收,作为增加经济收入的一种手段,也是土司接受中央王朝统治的一个重要标”可知,控制力度不同,羁縻制度的管理相对松散,土司制度趋于严格;据材料一“唐朝在总结秦汉边地设置郡县得失的基础上,首创了管理少数民族地区的羁縻府州制度”和材料二“元朝实行的土司制度”可知,盛行时期不同:羁縻制度盛行于唐宋,土司制度盛行于明代。相同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羁縻制度和土司制度的相同点可以从性质、目的和背景三个角度考虑。性质相同,都是中央王朝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制度;目的相同,都是为了维护大一统政权(中央集权);背景相同,少数民族地区民族关系复杂,各少数民族社会经济发展极不平衡;方式相同,都是间接统治,因俗而治。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从中国古代民族政策中得到的启示。
加强中央集权,维护统一;因地制宜,因俗而治。
"]]本题是认识类、列举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可知,羁縻府州制度和土司制度都是为了维护统一实行的制度,在第地方管理上采取了因地制宜、因俗而治的方式。两种制度在对唐朝和元朝、明朝的统一和边疆地区稳定上起到了重要作用。
高中 | 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