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 | 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题目答案及解析

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选择性必修一

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792年,英王乔治三世派马戛尔尼出使中国,这是中英两国第一次正式的官方交流。下面两则材料,反映出双方信息传递的差异:

英方表达的原意最仁慈的英王陛下听说:贵国皇帝庆祝八十万寿的时候,本来准备着英国住广州的居民推派代表前往北京奉申祝敬,但据说该代表等未能如期派出,陛下感到十分遗憾。为了对贵国皇帝树立友谊,为了改进北京和伦敦两个王朝的友好往来,为了增进贵我双方臣民之间的商业关系,英王陛下特派遣参议官、贤明干练的马戛尔尼勋爵作为全权特使代表英王本人谒见中国皇帝,深望通过他来奠定两者之间的永久和好。

中方官员翻译稿英吉利总头目官管理贸易事百灵谨禀请天朝大人钧安,敬禀者我国王兼管三处地方,向有夷商来广贸易,素沐皇恩,今闻天朝大皇帝八旬万寿,未能遣使进京叩祝,我国王心中惶恐不安,今我国王命亲信大臣,公选妥干(稳妥干练)贡使马戛尔尼前来,带有贵重贡物进呈天朝大皇帝,以表其慕顺之心,唯愿大皇帝施恩远夷,准其永远通好……

——以上材料均选自《信息传递与中国传统官僚的政治心理》

根据材料,概括中英双方信息传递的主要差异,这些差异反映了什么本质问题?

[["

主要差异:英方的原意体现出国家间平等的观念,中方的翻译体现出华夷尊卑的等级差异;英方的目的是为了增进商业关系,而中方翻译稿体现朝贡关系等等。

本质:资本主义近代外交与传统朝贡关系的差异;资本主义扩张与闭关锁国的差异;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的差异;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的差异等等。

"]]

本题是对比类和本质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792年(中国和英国)。第一小问主要差异,根据材料“……为了对贵国皇帝树立友谊,为了改进北京和伦敦两个王朝的友好往来,为了增进贵我双方臣民之间的商业关系,英王陛下特派遣参议官、贤明干练的马戛尔尼勋爵作为全权特使代表英王本人谒见中国皇帝,深望通过他来奠定两者之间的永久和好”,可知,英方的原意体现出平等观念,英方目的是为了发展正常的商业关系;根据材料“英吉利总头目官管理贸易事百灵谨禀请天朝大人钧安……今我国王命亲信大臣,公选妥干贡使马戛尔尼前来,带有贵重贡物进呈天朝大皇帝,以表其慕顺之心,唯愿大皇帝施恩远夷,准其永远通好……”,可知,中方的翻译体现出等级差异,翻译稿内容体现朝贡关系。第二小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主要从外交关系、外交政策、社会性质和文明类型等角度去探究可得出,资本主义近代外交与传统朝贡关系的差异;资本主义扩张与闭关锁国的差异;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的差异;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的差异等等。

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分析形成上述差异的主要原因。

[["

说明:从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对中英两国进行对比说明。英国正处于工业文明开始时期,而中国正处于农业文明的最后辉煌时期。英国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积极向外拓展,借助工业革命向外寻找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地。中国长期以来的朝贡贸易体制、闭塞的封建小农经济与闭关锁国政策造就了天朝上国的虚骄自大心态。中国长期闭关锁国、而西方积极对外扩张;中国的思想禁锢、封闭无知,未能及时察觉到外界环境的变化对本国带来的威胁,而西方在城市复兴,资本主义发展的过程中产生的崇尚自由、平等的思想。

"]]

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792年(中国和英国)。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对于两份译文内容上的差异可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外交政策等方面理解。如当时英国正处于工业文明开始时期,而中国正处于农业文明的最后辉煌时期。英方要表达的原意是:“为了增进……商业关系”,这是由于英国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积极向外拓展,借助工业革命向外寻找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地。而中方翻译成:“带有贵重贡物进呈天朝大皇帝,以表其慕顺之心”并且中方官员翻译普遍存在夸大现象,这是由于中国长期以来的朝贡贸易体制、闭塞的封建小农经济与闭关锁国政策造就了天朝上国的虚骄自大心态。英方的原意体现出平等观念、中方的翻译体现出等级差异、体现了中西方对外政策与思想文化的不同:中国长期闭关锁国、而西方积极对外扩张;中国的思想禁锢、封闭无知,未能及时察觉到外界环境的变化对本国带来的威胁,而西方在城市复兴,资本主义发展的过程中产生的崇尚自由、平等的思想、这都使得中西方的译文在措辞上产生很大的不同。

高中 | 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

去刷题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