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 | 早期殖民扩张 题目答案及解析

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早期殖民扩张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走向整体的世界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早期殖民扩张

延续与变迁

材料一

西方传统观点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欧洲历史的分水岭,此时欧洲告别中世纪,进入现代。

材料二

20世纪后期,有学者提出,公元1500年前后这一时段固然重要,但还不能称之为欧洲历史的分水岭,因为此时欧洲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关系等领域并无本质变化。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18世纪中后期,此后历史才真正步入现代,分水岭才真正出现。

历史发展往往是一个延续与变迁交织的过程。从这一角度,结合15—18世纪欧洲历史的重大史实,评析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

[["

材料一观点:公元1500年前后是欧洲历史的分水岭,欧洲进入现代。

评析:公元1500年前后,新航路开辟,密切了欧洲与其他地区的联系,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世界市场雏形出现,食物物种交流增多,引起了欧洲商业革命、价格革命,加速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欧洲资本主义发展;西欧开始早期殖民扩张,促进了早期资本原始积累,为工业革命的诞生奠定了基础;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引发了思想的变化,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推动了人文主义的发展,解放了思想;经济与思想的变化,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变革。

材料二观点:公元1500年前后欧洲无本质变化,18世纪中后期欧洲才真正步入现代化。

评析:公元1500年前后,欧洲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关系等领域并无本质变化。到18世纪中后期,蒸汽机改良并得到推广使用,促进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爆发。工业革命产生了巨大生产力,促进了欧洲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加速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法国大革命爆发,促使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从一国向多国扩展,影响蔓延至其他国家,最终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因此18世纪中后期欧洲社会发生了巨变,真正步入了现代化。

"]]

本题是论述题之选择观点说明题,时空是1500年-18世纪中后期的欧洲。这一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由于没有较多基础知识做依托,要求学生结合15-18世纪欧洲历史的重大史实,评析两则材料给出的不同观点,能够在叙述历史时把握历史发展的各种联系。首先,对两则材料中观点进行概括,可知材料一观点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欧洲历史的分水岭,欧洲进入现代”,材料二观点为“公元1500年前后欧洲无本质变化,18世纪中后期欧洲才真正步入现代化”。其次,结合所学15-18世纪欧洲历史重大史实,分别对材料中的两个观点进行评析,材料一观点要列举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早期殖民扩张、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等史实进行论证;材料二观点要列举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法国大革命等史实进行论证。

高中 | 早期殖民扩张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

去刷题
相关题库:
16世纪,一位威尼斯商人抱怨:“葡萄牙人在印度购买香料的价格低得离谱,他们以如此低廉的成本,将香料大量运抵欧洲,导致我们在东方贸易中的利润大幅缩水。”这一现象表明(        ) 1615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开始少量购入中国茶叶,中国茶价时有“掷三银块,饮茶一盅”之谚。17世纪末,东印度公司的茶叶贸易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显著增长,饮茶在英国社会上层人士中已经逐渐普及,价格也持续走低。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        )  1604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捕获葡萄牙船只并拍卖其货物,格劳修斯发表《海洋自由论》为荷兰行为辩护,主张海洋应向所有人开放。这一理论出版后引发欧洲各国反对,而在东印度贸易纠纷谈判中,英国代表却引用该理论斥责荷兰排斥英国贸易权。这反映了(        ) 16世纪,葡萄牙殖民者在巴西开始强制推行天主教,严禁土著宗教仪式。到18世纪中叶,巴西天主教的圣徒崇拜中已融入西非约鲁巴神话元素并成为殖民地民众的重要信仰形式。这一变化反映出,葡萄牙的殖民统治(        ) 18世纪90年代到19世纪60年代中期,糖业的繁荣诱使西班牙人为古巴带来了78万名非洲奴隶,这一数字不仅在输入西属美洲殖民地的奴隶数字中名列前茅,甚至占到跨大西洋贩卖人口总数的五分之一。非洲奴隶的大量涌入客观上(        ) 澳大利亚曾是英国的罪犯流放地。从1840年起,英国停止向那里流放罪犯,而是大量移民,在那里开采矿物,发展养羊业,同时建立起英国模式的政治制度。英国对澳大利亚政策的调整(        )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