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 | 王安石变法 题目答案及解析

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王安石变法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谈论募役法时指出:“举天下之役,人人用募,释天下之农归于畎亩……故免役之法成,则农时不夺而民力均矣。”由此可知,募役法(        )

["

旨在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

意图把农民固着于土地上

","

有利于解决徭役扰民问题

","

一定程度上抑制土地兼并

"]
[["C"]]

“举天下之役,人人用募” 指的是将原来按户轮流服差役改为由官府雇人承担,“农时不夺而民力均矣” 说明这样做避免了农民因服徭役而耽误农时,使民力得到均衡,所以募役法有利于解决徭役扰民问题,故选C项;

募役法确实有增加政府财政收入的作用,因为原来享有免役特权的官僚、地主等也要按户等缴纳役钱,但题干中王安石的话主要强调的是募役法对农业生产和民力的影响,没有提及增加财政收入这一目的,排除A项;

结合 “农时不夺而民力均矣” 可知,主要目的不是把农民固着于土地,而是让农民能有更多时间从事农业生产,保证农时,排除B项;

募役法主要是通过变革民众服徭役的方式来保障农时、均衡民力,其并未涉及土地分配、买卖等方面的措施,所以难以对抑制土地兼并产生直接作用,排除D项。

高中 | 王安石变法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

去刷题
相关题库:
对于王安石变法,时人描述为:“今介甫为政,尽变更祖宗旧法,先者后之,上者下之,右者左之,成者毁之,弃者取之,矻(kū)矻焉穷日力,继之以夜,而不得息。”这一描述(        ) 针对北宋中期出现的财政危机,王安石认为:“国用不足,因未得善理财之人故也。善理财者,民不益赋而国用饶。”这一主张旨在(        ) 熙宁变法初期,宋神宗陆续以不同理由罢黜御史中反新法者,并颁布了御史选任新规,“不拘官职高下”“不限资序”,提拔新进官僚。这种先罢后补的人事变动(        ) 欧阳修曾针对青苗法上书奏折:“朝廷虽指挥州县不得抑逼百姓请钱,而提举等官又却催促尽数散俵。故提举等官以不能催促尽数散俵为失职,州县之吏亦以俵钱不尽为弛慢不才。上下不得不递相督责者,势使之然,各不获已也。”由此可知,欧阳修认为青苗法(        ) 表2是王安石变法中青苗法的还纳本息示意表。由此可知,这一政策(        ) 宋神宗熙宁年间,王安石对科举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废除进士试考诗赋、帖经、墨义,改为只要求在《易》《诗》《书》《周礼》《礼记》中任选一经,兼治《论语》《孟子》,试策、试论及经文大义。这反映出(        )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