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 | 城市的产生 题目答案及解析

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城市的产生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选择性必修二

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城市的产生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巴国是周朝时期位处今中国西南、长江上游地区的一个姬姓周王族诸侯国,始于西周时期,也是诸夏之一。巴国西迁入川以后先后建立了5个都城,它的详情如城市规模、布局等虽无法征考,但从巴国西迁川东,政局动荡,徙都频繁,内乱迭起,百余年间竟五易其都的情况来分析,不太可能大兴城筑。其五都应均无土筑城垣,只是利用其天然沟壑和城周一定范围树立樊篱以为防御。巴国以江州(今重庆市江北区)为首的五都及其他城市、居民点,政治军事性质尤为突出,尤其军事重镇的特征,其经济作用并不突出。

——整编自周勇主编《重庆通史》第一册等

材料二

从20世纪20年代后半期开始,随着重庆局势渐趋稳定,经济有所发展,市政建设逐步提上日程。1929年,重庆正式建市。由七星岗到曾家岩的第一条城区公路中区干道筑成,1937年,延至朝天门,全长7公里。1929~1935年又建成由莱园坝到陕西街的南干线,全长6.87公里。两大干线修通后,城区面积增加1倍以上。水运码头也逐步完善。1927年朝天门和嘉陵码头落成,到1935年,又先后修建了江北等6个码头。马路修成以后,滑竿、轿子等交通工具逐渐消失,代之而起的是汽车、黄包车(人力车)到1937年,全市营业汽车达73辆,自备车达106辆,人力车已达数千辆之多,高层建筑开始出现,繁华区域逐渐由两江边向公路边转移。1932年,自来水厂建成供水。1934年,重庆第一次在新市区曾家岩至通远门一带安上路灯。到1938年底,城市建成区面积由民国初年的5平方公里扩大到近30平方公里左右,全市人口由抗战前夕的30万扩大到50万,加上流动人口共60余万。

——摘编自李书敏、蓝锡麟主编《巴渝历史沿革》

材料三

 

——数据来源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根据材料一,回答巴国西迁入川后其都城的状况,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周朝时城市营建的特点。

[["

状况:多次迁都;城市建筑简陋,以天然沟壑和樊篱防御;以政治军事性质为主。

特点:形成制度,选址、面积等都有规定;具有等级思想,天子、诸侯、卿大夫各有定制。

"]]

本题是特点题,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状况:根据材料“的详情如城市规模、布局等虽无法征考,但从巴国西迁川东,政局动荡,徙都频繁,内乱迭起,百余年间竟五易其都的情况来分析,不太可能大兴城筑”可知,多次迁都;

特点:根据材料“政治军事性质尤为突出,尤其军事重镇的特征,其经济作用并不突出”可知,以政治军事性质为主。根据材料“其五都应均无土筑城垣,只是利用其天然沟壑和城周一定范围树立樊篱以为防御”可知,城市建筑简陋,以天然沟壑和樊篱防御。特点:结合所学可知,形成制度,选址、面积等都有规定;具有等级思想,天子、诸侯、卿大夫各有定制。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20~30年代重庆城市的变化,你怎样看待这些变化?

[["

变化:交通、运输、建筑、市镇设施等走向近代化;城市面积迅速扩大,城市人口迅速增加。

看待:提高了市民生活水平,城市地位提升;总体比较落后,具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特征。

"]]

本题是对比题、认识题,时空是近代中国。变化:根据材料“全市人口由抗战前夕的30万扩大到50万,加上流动人口共60余万”可知,城市面积迅速扩大,城市人口迅速增加;根据材料“代之而起的是汽车、黄包车(人力车)到1937年,全市营业汽车达73辆,自备车达106辆,人力车已达数千辆之多”、“高层建筑开始出现,繁华区域逐渐由两江边向公路边转移。1932年,自来水厂建成供水。1934年,重庆第一次在新市区曾家岩至通远门一带安上路灯。到1938年底,城市建成区面积由民国初年的5平方公里扩大到近30平方公里左右,全市人口由抗战前夕的30万扩大到50万,加上流动人口共60余万”可知,交通、运输、建筑、市镇设施等走向近代化;

看待:根据材料“随着重庆局势渐趋稳定,经济有所发展,市政建设逐步提上日程”得出20年代以来随着政局逐渐稳定,经济得到发展,重庆的市政建设有所发展,提高了市民生活水平,城市地位提升;根据材料“1937年,延至朝天门,全长7公里”、“1927年朝天门和嘉陵码头落成,到1935年,又先后修建了江北等6个码头。马路修成以后,滑竿、轿子等交通工具逐渐消失,代之而起的是汽车、黄包车(人力车)到1937年,全市营业汽车达73辆,自备车达106辆,人力车已达数千辆之多,高层建筑开始出现,繁华区域逐渐由两江边向公路边转移。1932年,自来水厂建成供水。1934年,重庆第一次在新市区曾家岩至通远门一带安上路灯。到1938年底,城市建成区面积由民国初年的5平方公里扩大到近30平方公里左右,全市人口由抗战前夕的30万扩大到50万,加上流动人口共60余万”再结合当时的社会性质可知,总体比较落后,具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特征。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13~2022年重庆市城市建成区绿化情况演变的总体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

总体趋势:绿地面积不断增加;占全国比重保持稳定;绿地率呈上升趋势。

原因:改革开放深化促进重庆经济进一步发展,为绿化建设提供经济基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

"]]

本题是对比题和原因题,时空是现代中国。趋势:根据图示可知绿化率逐渐上升,绿地面积不断增加;占全国比重保持稳定;绿地率呈上升趋势。

原因:结合所学可从改革开放、人们生活的向往、习近平思想的指导等角度分析,如改革开放深化促进重庆经济进一步发展,为绿化建设提供经济基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

高中 | 城市的产生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

去刷题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