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 | 冷战与两极格局 题目答案及解析

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冷战与两极格局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20 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冷战与两极格局

从1952年起,美国政府年均投入600万美元用于海外图书馆项目,在海外特别是在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设立的图书馆中收藏着大量介绍美国历史文化、民主制度、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图书、期刊、报纸、小册子等。这些图书馆免费向当地社会各阶层读者开放。这些举措意在(        )

["

反击苏联文化冲击

","

积极推销美国文化

","

争夺对外战略空间

","

推动全球文化繁荣

"]
[["C"]]

二战后美苏冷战,美国通过在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设立图书馆,传播美国的历史文化、民主制度和生活方式等,意在拉拢这些国家,扩大自己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争夺对外战略空间,以对抗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故选C项;

题干中未提及苏联文化冲击以及美国此举是为了反击苏联文化冲击,A项说法缺乏足够的依据,排除A项;

积极推销美国文化是表象,根本目的是服务于美国的冷战需要,排除B项;

在美苏冷战的背景下,美国上述举措的主要意图不是推动全球文化繁荣,而是服务于其自身的战略利益,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

高中 | 冷战与两极格局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

去刷题
相关题库: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对外援助与国际格局(15分) 据1954年美国中情局解密档案《文化宣传项目备忘录》记载:“通过资助好莱坞电影公司,将《日瓦戈医生》等小说改编为电影时,增加‘自由个体抗争’的情节。1956—1959年,此类影片在西欧放映时,中情局安排影评人将其解读。”这反映了(        ) 1946—1947年,素来高度依赖粮食进口的苏联终止了粮食进口,并在国内自给困难的情况下以兄弟援助的形式向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提供粮食援助,还向法国出口粮食以支持法国共产主义者的竞选,粮食出口量达250万吨。苏联粮食政策的变化是由于(        ) 20世纪50年代,美国政府资助爵士乐队赴欧洲、非洲及亚洲巡演,宣传其“自由即兴”的音乐风格。国务卿杜勒斯称:“爵士乐是“美国生活方式“的象征,能有效对抗极权主义的文化侵蚀。”中央情报局秘密支持此类活动,并协调媒体将爵士乐塑造为“民主之声”。上述现象表明(        ) 苏联人造卫星上天后,美国人震惊不已,国会在舆论的压力下于1958年通过了《国防教育法》,规定对大学生提供长期低息贷款,贷款学生毕业后到中小学任教可减半偿还。这反映了冷战(        )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