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通过建立“战时共产主义”,将全面战争的概念应用于国内冲突,政府从农民手中获取粮食,确立定额分配制度,使银行和工业国有化,并要求每一个人都出去工作。到1921年春天,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已经赢得了内战,但许多农场变成了废墟,食物供应几乎耗尽。3月,俄国宣布实行新经济政策,在重建农业和工业的尝试中实行了某种有限的经济自由。到1926年,工业生产已经超过了1913年的水平,同时农民生产了差不多和战前同样数量的谷物,工农联盟在新的基础上得到了巩固。
——摘编自(美)约翰·巴克勒著《西方社会史》
材料二:
柯立芝(1923年8月至1929年3月在任美国总统)说:“由于贫穷是罪恶的报应,政府便不应该向高尚的富人征税,以援助卑贱的穷人。由于富人最了解他们利益之所在,政府便不应该干预他们经营的企业。”在危机期间,胡佛总统拒绝救济失业者,他认为用政府拨款救济失业者不仅危害了美国人民生活中极其宝贵的品质,而且打击了自治的基础。为了扭转形势,1933年上台的罗斯福总统选择了政府对经济的强力干预,结束美国人最为珍视的自由竞争,为此许多新政法令被最高法院宣布违宪。但到1930年代末,罗斯福还是使总统职位成为了联邦政府的权威中心,国会再不能像新政以前那样独立行使自身权力,且各州政府明显服从联邦政府。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和艾伦·布林克利《美国史》
材料三: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俄与美国经济政策变化所体现的国家治理的异同。
同:①都采用国家干预和自由市场相结合的政策;②都体现了实事求是的国家治理精神或都突破了原有的观念的束缚。
异:①苏俄由全面严格控制到实行部分经济自由(国有经济为主、自由经济为辅),找到了符合国情的国家治理方式;②美国由自由放任到实行部分国家干预(自由经济为主、国家干预为辅),冲击了原有国家治理体制,行政权扩张。
"]]同:根据“在重建农业和工业的尝试中实行了某种有限的经济自由”、“选择了政府对经济的强力干预,结束美国人最为珍视的自由竞争”等信息可从美苏两国管理经济的措施和特点的角度概括其相同之处。异:不同之处主要表现为苏俄由全面严格控制到实行部分经济自由,找到了符合国情的国家治理方式;而美国则是由自由放任到实行部分国家干预,冲击了原有国家治理体制,行政权扩张。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材料三在国家治理方面的意义。
意义:①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或标志着邓小平理论成熟和形成);②解决了姓资姓社的问题,推动了思想解放;③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④有利于建设和谐社会;⑤有利于完善国家治理制度;⑥有利于提升国家治理能力。
"]]意义:根据“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其意义在于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解决了姓资姓社的问题,推动了思想解放;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有利于建设和谐社会;有利于完善国家治理制度;有利于提升国家治理能力。
高中 | 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