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此图表为20世纪上半叶中外重大历史事件简表(部分),从图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列出信息,写明论题,史论结合。)
示例一:
历史信息:币制改革、罗斯福新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
论题:改革是解决社会危机、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之一。
阐述: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重创美国经济,通过罗斯福新政予以缓解,新政是美国政府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使美国得以重新正常发展。罗斯福新政也给资本主义国家的改革提供了一种模式。
1921年,苏俄通过“新经济政策”摆脱了经济危机,巩固了政权。在斯大林执政时期,继续摸索发展出路,最终确立苏联模式。新模式的确立使苏联在20世纪20-30年代世界经济大萧条时一枝独秀,加快了苏联工业化步伐,为卫国战争胜利奠定基础。
为应对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国民政府在1935年进行“币制改革”,为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也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改革是当时危机化解的重要措施,能够促进社会的进步。
示例二:
历史信息:九一八事变、苏德战争(太平洋战争)、二战结束。
论题:反法西斯侵略是当时世界各国的共同任务。
阐述:法西斯组织势力在意大利、德国、日本相继取得本国统治权,在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后,其进一步活跃并积极对外扩张。日本侵略者于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启第二次世界大战序幕,意大利于1935年入侵埃塞俄比亚,德国1939年9月入侵波兰,世界处于战争笼罩下。
随着战争推进,特别是1937年七七事变、1940年6月苏德战争和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战争蔓延至全球范围。反击法西斯成为世界共同任务,合作成为共识。美、英、苏、中等26个反法西斯国家的代表于1942年1月签署《联合国家宣言》,这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世界各国在反法西斯同盟旗帜下通力合作,以日本1945年9月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为标志,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综上所述,法西斯一度成为世界的主要威胁,世界各国经过合作最终战胜法西斯势力,维护了世界和平,推动社会进步。
示例三:
历史信息:十月革命、中国共产党成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论题:马克思主义不断丰富发展
阐述: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伟大飞跃,这是列宁深刻洞悉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俄国革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地提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等一系列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
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准备,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人结合革命实际,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造性地形成“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丰富了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自诞生以来,随时代发展,特别是和俄国、中国的国情相结合,形成了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得到进一步丰富发展。
示例四: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示例五:世界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本题是论述题之选择观点说明题,时空是现代世界。首先,提取历史信息,从20世纪上半叶中外重大历史事件简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信息,如币制改革、罗斯福新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等。其次,拟定论题,根据图示信息并结合所学罗斯福新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等相关知识得出论题:改革是解决社会危机、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之一。然后,展开阐述,结合所学罗斯福新政的相关知识可知,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重创美国经济,通过罗斯福新政予以缓解,新政是美国政府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使美国得以重新正常发展,罗斯福新政也给资本主义国家的改革提供了一种模式;结合所学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的相关知识可知,1921年,苏俄通过“新经济政策”摆脱了经济危机,巩固了政权,在斯大林执政时期,继续摸索发展出路,最终确立苏联模式,新模式的确立使苏联在20世纪20—30年代世界经济大萧条时一枝独秀,加快了苏联工业化步伐,为卫国战争胜利奠定基础;结合所学币制改革的相关知识可知,为应对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国民政府在1935年进行“币制改革”,为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也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基础。最后总结,对论题进行升华,如改革是当时危机化解的重要措施,能够促进社会的进步。其他角度言之有理即可,如选择九一八事变、苏德战争(太平洋战争)、二战结束,可得出论题:反法西斯侵略是当时世界各国的共同任务;选择十月革命、中国共产党成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可得出论题:马克思主义不断丰富发展。阐述时言之有理即可。
高中 | 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