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盖伪材料亦有时与真材料同一可贵。如某种伪材料,若径认为其所依托之时代及作者之真产物,固不可也,但能考出其作伪时代及作者,即据以说明此时代及作者之思想,则变为一真材料矣。
——陈寅恪:《陈寅恪集:金明馆丛稿二编》
材料二
由于集体农庄制度的巩固,农村中的贫穷和生活无保障的现象已经消灭。三年以前,每个劳动日只能分到一两公斤粮食,而现在(1935年),产粮区的大多数集体农庄庄员每个劳动日已能分到五至十二公斤粮食,许多人甚至能分到二十公斤,此外还能分到其他产品和现金。已有几百万集体农庄农户,在产粮区每年分到五百至一千五百普特粮食……集体农庄富裕起来了。建筑新粮仓和仓库已成为集体农庄农户所关心的主要问题,因为原有的储藏室的设计只考虑到每年分到少量产品,对于现在集体农庄庄员的新的需要是十分之一也不能满足的。
——摘自《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经斯大林亲自修订,1938年出版)
请回答:
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史料真伪与史料价值的关系。
关系:真伪史料都有史料价值;伪史料经过考证其动机及时代也能成为真史料;史料的价值比真伪更重要;史料的真伪不是绝对的;史料的真伪及价值视乎研究对象等。
"]]关系:根据“盖伪材料亦有时与真材料同一可贵”得出真伪史料都有史料价值;根据“考出其作伪时代及作者,即据以说明此时代及作者之思想,则变为一真材料矣”得出伪史料经过考证其动机及时代也能成为真史料、史料的真伪不是绝对的;根据“如某种伪材料,若径认为其所依托之时代及作者之真产物,固不可也”得出史料的价值比真伪更重要等。
请运用材料一关于史料辨析的思想对材料二的史料价值进行评析。
示例:
当时苏联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实行农业集体化,优先发展重工业,严重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导致农业发展滞后。因此,材料二所述显然不符合事实。材料二经斯大林亲自修订,目的在于推进农业集体化政策,带有明显的政治宣传的特点。斯大林亲自修订党史教材,夸大农业集体化的效果,反映出当时苏联急于推进农业集体化,为工业生产积累资金的事实,也反映了斯大林极力维护自身权威的事实,因此材料二仍具有一定史料价值。
"]]示例:根据“由于集体农庄制度的巩固,农村中的贫穷和生活无保障的现象已经消灭”,结合所学,从当时苏联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优先发展重工业,实行农业集体化,严重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导致农业发展滞后等说明材料二所述显然不符合事实。根据“经斯大林亲自修订”得出材料二经斯大林亲自修订,目的在于推进农业集体化政策,说明材料二带有明显的政治宣传的特点。根据“经斯大林亲自修订”“由于集体农庄制度的巩固,农村中的贫穷和生活无保障的现象已经消灭”,可从斯大林亲自修订党史教材,夸大农业集体化的效果,反映出当时苏联急于推进农业集体化,为工业生产积累资金,也反映了斯大林极力维护自身权威的事实等,说明材料二仍具有一定史料价值。
高中 | 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