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 | 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题目答案及解析

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图1是1942年的一幅苏联宣传画,描绘的情景是:乌拉尔生产的钢铁被制造成炸弹,摧毁了前线的德军坦克。该宣传画反映出(        )

 

图1

["

敌后民众以钢铁般意志抵抗侵略

","

苏联为反法西斯战争付出了巨大牺牲

","

苏军进攻扭转了苏德战场的形势

","

工业化为争取卫国战争胜利创造条件

"]
[["D"]]

据所学,乌拉尔是苏联重要的工业地区,宣传画中乌拉尔生产的钢铁被制成炸弹摧毁德军坦克,体现了苏联的工业生产能力转化为战争力量,说明工业化为苏联争取卫国战争胜利创造了物质等条件,故选D项;

宣传画描绘的是乌拉尔生产的钢铁制成炸弹摧毁德军坦克,主体是工业生产对战争的支持,而非民众的抵抗意志,排除A项;

宣传画突出的是乌拉尔的钢铁生产转化为战争武器打击德军,没有体现苏联为反法西斯战争付出巨大牺牲,牺牲通常涉及人员伤亡、资源损耗等方面,排除B项;

1942年,苏德战场形势扭转的标志性战役是斯大林格勒战役,排除C项。

高中 | 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

去刷题
相关题库: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苏联“白海—波罗的海”运河建于1930—1933年,只花了二十个月的时间,提前四个月完工。全长227公里,内有37公里人工水道,有5座堤坝和19道船闸,使列宁格勒(圣彼得堡)至阿尔汉格尔斯克的航程缩短4000公里。“白海—波罗的海”运河建设的历史背景是苏联(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邓小平在《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中说到:“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邓小平认为“列宁比较好的思路”是(        ) 1928年,美国某工业建筑公司接到苏联价值4000万美元的拖拉机工厂建造订单。“后来,约有12个这样的工厂设计工作在底特律完成了,其余的工厂设计则准备在莫斯科的一个拥有1500名设计和制图员的特殊办公室去完成。”由此可知,当时苏联意在(        ) 布哈林曾指出,不能像资本主义那样让农民破产,从海外获取工业发展所需的原料以弥补国内的不足,而是必须“养鸡生蛋”,农民对工业品的有效需求是以有支付能力为前提的。这一观点可用于佐证(        )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