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选择性必修三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弭兵之议,倡于春秋末叶。宋向戌会当时诸强国于宋都,相与约盟,酷似今兹大战前之海牙平和会也。《孟子》曰:“春秋无义战。”《孟子》书中,到处发明此义,其极沉痛峻厉之言,曰:“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至墨翟一派,更高揭非攻寝兵之鲜明旗帜,以号呼于天下。墨家非从空谈而已,常务实行。见有斗者,匍匐往救之,且以善守为“非攻”主义之后盾,故其宣传乃实力的宣传也。自兹以往,我国民遂养成爱平和的天性。
——摘编自梁启超《先秦政治思想史》
材料二
一战爆发后,和平主义者莱文森提出了战争非法化的理念,希望在国际法中明文规定进攻性战争为非法。1921年,在各和平团体的支持下,莱文森创立了“美国促进战争非法化委员会”,推动战争非法化计划。1927年4月,法国外长白里安接受了美国和平主义者肖特维尔的建议,向美国政府提议在两国之间缔结一项永远使战争非法化的条约。美国和平团体积响应白里安的提议,主张将双边条约变成一项多边条约,并拟定了多个条约范本。面对强大的国内外舆论,柯立芝政府最终决定在多边条约框架内接受战争非法化的理念。8月27日,法、美等15国代表在巴黎签署《非战公约》。五个月后,美国国会正式批准了该公约。
——摘编自王立新《踌躇的霸权》
材料三
1985年,中央军委召开扩大会议,制定了军队改革体制、精减方案。邓小平在会上正式宣布:中国人民解放军减少员额100万,军队减到300万。到1987年,百万大裁军的浩大工程顺利完成。裁军百万,对于节省军费、支援国家经济建设、减轻人民负担,意义重大,也更有利于改善装备,提高部队战斗力。邓小平指出,“现在树立我们是一个和平力量,制约战争力量的形象十分重要,我们实际上也要担当这个角色”;裁军百万,是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有力量有信心的表现。
——摘编自李颖《文献中的百年党史》
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国民“爱平和的天性”形成的历史渊源。
春秋时期就有停战议和的实践;儒家对战争的痛斥,墨家高举反战旗帜并身体力行。
"]]根据“弭兵之议,倡于春秋末叶”,概括得出春秋时期就有停战议和的实践;根据“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概括得出儒家对战争的痛斥,根据“墨翟一派,更高揭非攻寝兵之鲜明旗帜”,概括得出墨家高举反战旗帜并身体力行。
根据材料二,概括和平人士和团体在《非战公约》出台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提出了《非战公约》的核心理念;促进了《非战公约》成为国际公约;推动了美国接受和批准《非战公约》。
"]]根据“和平主义者莱文森提出了战争非法化的理念,希望在国际法中明文规定进攻性战争为非法”,概括得出提出了《非战公约》的核心理念;根据“法、美等15国代表在巴黎签署《非战公约》”,概括得出促进了《非战公约》成为国际公约;根据“美国国会正式批准了该公约”,概括得出推动了美国接受和批准《非战公约》。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裁军百万的历史意义。
支援了社会主义建设;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展示了中国维护世界和平的良好形象。
"]]根据“支援国家经济建设、减轻人民负担”,概括得出支援了社会主义建设;根据“更有利于改善装备,提高部队战斗力”,概括得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根据“现在树立我们是一个和平力量,制约战争力量的形象十分重要”,概括得出展示了中国维护世界和平的良好形象。
高中 | 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