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科技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明清经济与文化
科技
一本书或者一种思想的命运,亦是国家与民族命运的缩影。
材料一
顺治十六年(1659),欧洲天主教传教士南怀仁来华。他经常出入宫廷,为康熙帝讲授西学,还奉旨制造火炮。南怀仁在以往天主教士著作的基础上,编纂了《穷理学》一书。该书展现了以逻辑学贯穿诸学科的西学知识体系,涉及自然科学的各方面知识。南怀仁还借鉴宋明理学“格物穷理”之说,创造性地使用了许多名词术语。因清朝有天主教禁令,该书删除了与传教相关的概念和提法。康熙二十二年(1683),南怀仁将《穷理学》进呈皇帝。康熙帝认为该书内容荒谬不堪,不予刊印。此后书稿散佚民间,几乎被世人遗忘。
——改编自郑天挺《清史》、肖朗《明末清初西学东渐史上的〈穷理学〉》等
材料二
1899年《万国公报》刊载《大同学》,马克思及其著作第一次被中国人所知
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丛报》第18号上发表《进化论革命者颉德之学说》,对马克思做了十分简要的介绍,称之为“社会主义之泰斗”。
1906年,朱执信在《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中……强调了《共产党宣言》被“万国共产同盟会奉以为金科玉律”的重要地位,并对《资本论》做出了高度评价,称之“学理上之论议尤为世所宗者,则资本史及《资本论》也”。朱执信还在文中指出马克思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区别:“前乎马尔克言社会主义而攻击资本者亦大有人,然能言其毒害之所由来,与谋所以去之之道何自者,盖未有闻也,故空言无所裨。”
1912年,孙中山在提及了马克思:“有德国麦克司者出,苦心孤诣,研究资本问题,垂三十年之久,著为《资本论》一书,发阐真理,不遗余力,而无条理之学说,遂成为有统系之学理。”
——改编自宫兰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历史考察》
根据材料一,概括《穷理学》这本书在当时的境遇?结合所学,分析造成上述境遇的原因。
境遇:《穷理学》不予刊刻;
原因:清朝君主专制强化的环境下,该书内容与中国传统文化存在冲突;统治者天朝上国观念、盲目自大的心理;八股取士、文字狱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小农经济依然占据主导地位。(如答出外来新思想在中国的封建旧土壤中难以培育和成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的现实情况等可酌情给分。)
"]]本题是特点题、背景题。时空是清朝(中国)。境遇:根据材料一“康熙二十二年(1683),南怀仁将《穷理学》进呈皇帝。康熙帝认为该书内容荒谬不堪,不予刊印”得出,《穷理学》不予刊刻。
原因:根据材料一“南怀仁还借鉴宋明理学“格物穷理”之说,创造性地使用了许多名词术语。因清朝有天主教禁令,该书删除了与传教相关的概念和提法”得出,清朝君主专制强化的环境下,该书内容与中国传统文化存在冲突;根据所学知识还可从统治者思想观念、文化政策、小农积极等角度分析,如:统治者天朝上国观念、盲目自大的心理;八股取士、文字狱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小农经济依然占据主导地位。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评述1899—1917年间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近代以来伴随西方的侵略,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探索和寻找救亡图存的路径,在这个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的著作和思想传播到了中国。在1899—1917年这段时间,是马克思主义零散地、片段式地传入中国的阶段,是作为某种社会主义理论,用来反驳不同政治意见的工具。这一时期,介绍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们所站的立场和价值取向不尽相同,他们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也是相对片面的、不成系统的,出现误解误读的情况很普遍,但这些人也切实介绍了马克思主义,推动了中国近代的思想解放,为新民主主义道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
"]]本题是评论解说题。时空是1899-1917年(中国)。首先,根据所学知从晚清政治背景分析马克思主义传播的背景,如:近代以来伴随西方的侵略,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探索和寻找救亡图存的路径,在这个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的著作和思想传播到了中国;然后,根据材料二“1899年《万国公报》刊载《大同学》,马克思及其著作第一次被中国人所知”“前乎马尔克言社会主义而攻击资本者亦大有人,然能言其毒害之所由来,与谋所以去之之道何自者,盖未有闻也,故空言无所裨”“有德国麦克司者出,苦心孤诣,研究资本问题,垂三十年之久,著为《资本论》一书,发阐真理,不遗余力,而无条理之学说,遂成为有统系之学理。”得出,在1899—1917年这段时间,是马克思主义零散地、片段式地传入中国的阶段,是作为某种社会主义理论,用来反驳不同政治意见的工具。这一时期,介绍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们所站的立场和价值取向不尽相同,他们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也是相对片面的、不成系统的,出现误解误读的情况很普遍,但这些人也切实介绍了马克思主义,推动了中国近代的思想解放,为新民主主义道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
高中 | 科技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