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 | 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 题目答案及解析

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选择性必修一

政治制度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村治月刊》于1929年3月创办。该刊物的主编最初是吕振羽,随后为梁漱溟。吕振羽担任主编时曾系统性地阅读过马克思主义论著,强调民众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他将对国际局势的关切投射到办刊实践中,发表了诸多紧扣国内外形势的文章。1930年6月梁漱溟接手《村治月刊》,该刊转向对民族文化发展下乡村建设问题的探讨,选刊视野局限在乡村治理。《村治月刊》存续的四年中,吕振羽和梁漱溟虽然都着眼于乡村发展问题,但他们最终途辙各殊。双方所代表的激进路线和改良路径之间的差异,为其后百年来激进与温和两种理论及其实践的较量拉开了序幕。

——摘编自朱鑫钰:《20世纪30年代村治思潮的转向——以<村治月刊>为中心的考察》

材料二

温和系统与激进系统均由国民的势力建造而成。温和一派,则欲凭借政治上、社会上之废墟,渐进以趋于新运;激进一派,则欲推翻政治上、社会上之因袭,猛进以摧其陈腐。二者均有累次失败之历史,以备尝困苦与艰难,故能凭空造成一种势力。

——摘编自李大钊:《李大钊全集》

根据材料,说明吕振羽与梁漱溟办刊理念的差异,并列举二人最终“途辙各殊”的影响因素。

[["

差异:吕振羽强调民众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关注国际局势:梁漱溟着眼于民族文化发展下的乡村建设问题,选刊视野局限在乡村治理。

影响因素:个人思想理念不同,吕振羽受马克思主义影响,梁漱溟侧重于文化保守主义:社会背景变化,20世纪30年代国内外形势复杂,不同的救国主张涌现。

"]]

本题是对比题、背景题。时空是近代的中国。第一小问差异,根据材料一“强调民众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与“他将对国际局势的关切投射到办刊实践中,发表了诸多紧扣国内外形势的文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吕振羽强调民众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关注国际局势;根据材料一“该刊转向对民族文化发展下乡村建设问题的探讨,选刊视野局限在乡村治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梁漱溟着眼于民族文化发展下的乡村建设问题,选刊视野局限在乡村治理。

第二小问影响因素,根据材料一“吕振羽担任主编时曾系统性地阅读过马克思主义论著”与“该刊转向对民族文化发展下乡村建设问题的探讨,选刊视野局限在乡村治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个人思想理念不同,吕振羽受马克思主义影响,梁漱溟侧重于文化保守主义;根据材料一“1930年6月梁漱溟接手《村治月刊》”与“《村治月刊》于1929年3月创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社会背景变化,20世纪30年代国内外形势复杂,不同的救国主张涌现。

结合两则材料,围绕中国近代“温和派与激进派的较量”,选取一次“较量”进行合理阐述。

[["

示例:以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的较量为例。戊戌变法是温和派的尝试,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希望通过光绪帝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渐进地实现国家富强。他们依靠皇帝的权威,试图在不根本改变封建制度的基础上进行改良。而辛亥革命是激进派的行动,孙中山等革命派主张用暴力推翻清王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戊戌变法由于封建顽固势力强大、资产阶级力量弱小等原因失败。辛亥革命则成功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两者的较量反映了当时中国不同阶层对国家出路的探索,激进派通过革命打破旧制度,为中国的进步开辟了道路;温和派的改良虽然失败,但也传播了新思想,为后来的变革提供了经验教训。

"]]

本题是评论解说题。时空是近代的中国。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如根据材料“温和一派,则欲凭借政治上、社会上之废墟,渐进以趋于新运;激进一派,则欲推翻政治上、社会上之因袭,猛进以摧其陈腐”可知,材料强调的是温和路线与激进路线的冲突,根据题干“‘温和派与激进派的较量’选取一次‘较量’进行合理阐述。”结合近代史的相关知识选取历史实例可知,以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的较量为例。再从方针较量,历史结局等进行阐述。

其次,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从方针较量角度分析,结合戊戌变法的相关知识可知,戊戌变法是温和派的尝试,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希望通过光绪帝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渐进地实现国家富强;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他们依靠皇帝的权威,试图在不根本改变封建制度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再结合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可知,而辛亥革命是激进派的行动,孙中山等革命派主张用暴力推翻清王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从历史结局等角度分析,结合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可知,戊戌变法由于封建顽固势力强大、资产阶级力量弱小等原因失败。辛亥革命则成功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最后,总结归纳。两者的较量反映了当时中国不同阶层对国家出路的探索,激进派通过革命打破旧制度,为中国的进步开辟了道路;温和派的改良虽然失败,但也传播了新思想,为后来的变革提供了经验教训。

高中 | 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

去刷题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