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探究题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现代文阅读
信息类文本阅读
探究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小题。
材料一:
土星5号火箭升空了!
它一点一点上升,庞大的身躯稳健有力。
阿姆斯特朗、柯林斯和奥尔德林被巨大的推力紧紧摁在座位上。火箭在他们身下持续上升,各级火箭按照预定程序点火,第一级火箭、逃逸塔、第二级火箭一一分离。绕地球轨道飞行一周后,宇航员检查了火箭和飞船状况。第三级火箭再次点火,把飞船推向更远的高空。
当地球被甩到身后,就是船箭分离的时候:第三级火箭前端打开,哥伦比亚号从顶端弹出。鹰号(登月舱)在火箭顶端继续待命,这艘小飞船外形奇特,像一只蜷缩着的蜘蛛。哥伦比亚号的驾驶员柯林斯,让飞船慢慢转身。“哥伦比亚”与“鹰”对接成功。宇航员告别土星5号的最后一级火箭,乘坐合成一体的两艘小飞船继续飞行。
终于抵达月球上空。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驾驶鹰号离开,向着月球越飞越近。柯林斯驾驶着哥伦比亚号孤独地环绕月球飞行。此时此刻,那些远在地球上的人,不管是朋友还是陌生人,都时刻关注着、期待着……
预定着陆区在哪儿?宇航员们全力搜寻。但是意外忽然发生:当他们发现着陆区,鹰号已经飞过了头!数英里一闪而过,舷窗外的月球变得崎岖不平。家园远在万里之外,更无法奢望什么援手。此时此刻,他们能做的,只有保持镇定,平稳驾驶,继续飞行。
看到了,就在不远处,那里平整而干净!鹰号慢慢减速、缓缓下降。登月舱越来越低、越来越低……直到平稳落地!此时此刻,在遥远的地球,人们鸦雀无声、屏息聆听。
一个声音从遥远的太空传来,那是阿姆斯特朗从月球发出的声音:“这里是静海基地,‘鹰’着陆成功。”他异常平静,地球上的人们却爆发出欢呼的声音。随后,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沿着舷梯爬下登月舱。
陌生、寂静、壮丽的月球从此有了生命。
(摘编自布莱恩·弗洛卡《登月》,袁玮译)
材料二:
今年6月,联合国外层空间事务办公室举行会议,中国科学家介绍了“嫦娥四号”探月任务,表示将于2018年底前将中继卫星发射至月球背面上空一个引力稳定的位置,即地-月L2点,这颗中继卫星将执行为期三年的任务。新华社的报道没有透露“嫦娥四号”发射的具体时间,只是说将在2020年之前发射。自1976年苏联的“月球24号”抵达月球之后,中国的“嫦娥三号”首次于2013年在月球实现软着陆。它搭载的“玉兔一号”月球车共有6个轮子,在任务结束前共行驶了约114米。中国科学家在《科学》杂志上发表的研究结果显示,“玉兔一号”的探地雷达探测到其着陆点下方有9个明显不同的地下层,表明该地区有着复杂的地质史,这与“阿波罗号”宇航员探索地区的情况有所不同。根据今年6月在联合国会议上发布的信息,“嫦娥四号”任务的主要工程目标包括进行月球背面着陆和深空数据中继。中国方面已邀请国际社会围绕“嫦娥四号”探月任务建立合作关系。
(摘译自斯蒂芬·克拉克《中国计划在2020年前登上月球背面》,2015年9月22日,英国“当今天文学”网)
材料三:
从古至今,人类举头望月,传颂动人神话,谱写优美诗篇,却很少有人意识到,亿万年来,月亮 的“图案”从未变化。月球绕地球一圈的公转周期完全等于月球自转周期,所以人们只能看到它固定朝向地球的一面,我们把月球背向地球的一面称为“月背”。2019年1月11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大厅里,科技人员见证了“嫦娥四号”和“玉兔二号”顺利完成“两器互拍”,这标志着“嫦娥四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我国成为世界上首个成功实施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并巡视探测的国家。人类开启了探索月球背面的新纪元!
这是一次前无古人的科学探险。月背探测是中国航天的首个世界第一,它具有巨大的科学和工程意义,是人类航天史上的重大突破。“玉兔二号”凝聚着中国航天人的勇气和智慧,像一位孤胆英雄,面对未知的风险与挑战,勇敢进发,努力探索。得益于驾驶员团队的悉心照料与陪伴,“玉兔二号”已经创造了人类月面巡视器生存时间最长的世界纪录。“玉兔二号” 探测到了冯·卡门撞击坑的地下结构以及月球背面的最低温度等,取得了一系列科学成果,为人类揭开了月背的神秘面纱。
本书完稿之际,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已飞离地球,中国航天人的目光又随之投向深空。我由衷期盼这本书能引领读者走近探月、走近航天,滋润心中科学的幼苗,点燃胸中追梦的火焰,更希望年轻人能够沿着这一代航天人的足迹,不惧孤寂,保持好奇,去探索火星,去探索木星,不断追逐心中的星辰大海。
(摘编自吴伟仁《〈月背征途〉推荐序》)
《〈月背征途〉推荐序》对读者了解这本书有哪些帮助?请根据材料三的内容选出正确的选项( )
帮助读者理解书名中“月背”的含义
","帮助读者了解本书的成书背景
","帮助读者了解本书的大致内容
","帮助读者认识到我国登陆月背的巨大意义
"]材料三第一段“我们把月球背向地球的一面称为‘月背’”、第二段“这是一次前无古人的科学探险。月背探测是中国航天的首个世界第一,它具有巨大的科学和工程意义,是人类航天史上的重大突破。‘玉兔二号’凝聚着中国航天人的勇气和智慧,像一位孤胆英雄,面对未知的风险与挑战,勇敢进发,努力探索。得益于驾驶员团队的悉心照料与陪伴,‘玉兔二号’已经创造了人类月面巡视器生存时间最长的世界纪录”,这些内容都与“月背”“征途”相关,有助于读者了解该书的内容。 根据材料三第三段“我由衷期盼这本书能引领读者走近探月、走近航天,滋润心中科学的幼苗,点燃胸中追梦的火焰,更希望年轻人能够沿着这一代航天人的足迹,不惧孤寂,保持好奇,去探索火星,去探索木星,不断追逐心中的星辰大海”可知,这是作者的期待,也是该书的编写意图。
答案应是: ①帮助读者理解书名中“月背”的含义;②帮助读者了解本书的成书背景;③帮助读者了解本书的大致内容;④帮助读者认识到我国登陆月背的巨大意义。故全选。
“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这在中国航天人身上是如何体现的?请根据材料选出不正确的一项是( )
中国航天人开启了月背探测的新纪元,为人类的航天事业作出重大贡献 , 同时中国愿意与其他国家在探月研究领域进行合作
","中国航天人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抢占科技战略制高点不懈奋斗,取得了首个世界第一,体现出饱满的爱国热情
","中国航天人具有的不惧孤寂,保持好奇的精神很好的说明了一切
"]通过材料三可以看出,月背探测具有巨大的科学和工程意义,是人类航天史上的重大突破,中国航天人为人类的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航天人在登月方面取得的科学成就是不分国界的,它深刻地改变了人类对宇宙的认知,为人类社会进步提供了重要动力。
材料二的最后一句也可以说明,中国航天人深知科学研究是不分国界的,他们愿意与国际社会合作。国际科技合作是大趋势,我国近几年主动地融入了全球创新网络,在开放合作中提升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中国航天人一方面坚持持续提升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夯实国际合作基础;另一方面,他们正以更加开放的思维和举措推进国际科技交流合作。答案①来源于此。
月背探测是人类航天史上的重大突破,这份成功背后凝聚着中国航天人的智慧,更体现了他们勇敢进发和努力探索的精神以及饱满的爱国热情。材料三集中展现了中国航天人弘扬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他们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抢占太空科技制高点不懈奋斗,并鼓舞年轻人在科学追梦的道路上不断进取。答案②来源于此。
答案应为: ①中国航天人开启了月背探测的新纪元,为人类的航天事业作出重大贡献 , 同时中国愿意与其他国家在探月研究领域进行合作;②中国航天人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抢占科技战略制高点不懈奋斗,取得了首个世界第一,体现出饱满的爱国热情。 故选C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土星5号“体型”庞大,因为它需要把逃逸塔和登月舱送入月球轨道,不过在飞行途中它会不断地分离,以减轻自重。
","鹰号的着陆过程并不顺利,飞船飞过了预定着陆区,前方情况不明,但是两位宇航员镇定、冷静地解决了突发问题。
","2013年,“嫦娥三号”搭载“玉兔一号” 在月球安全着陆,这为我国探月工程后续任务的实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玉兔二号”在月球的生存时间已经超过了“玉兔一号”,它探测到了全新的科学数据,为人类揭开了月背的神秘面纱。
"]A选项“土星5号‘体型’庞大”的表述来自材料一“土星5号火箭……庞大的身躯稳健有力”的相关内容。A选项“不过在飞行途中它会不断地分离,以减轻自重”的表述也是正确的,充当运载火箭的土星5号体型巨大,它会在飞行途中自动卸载,甚至解体,进一步减轻自重,以便把哥伦比亚号与鹰号送入月球轨道。但是逃逸塔在到达地球轨道之前就已经与火箭分离了,因此A选项中“因为它需要把逃逸塔和登月舱送入月球轨道”的表述有误,是答案选项。
B选项的相关信息来自材料一“但是意外忽然发生……鹰号已经飞过了头……看到了,就在不远处……直到平稳落地”。因此B选项的表述是正确的。
C选项前半部分的表述来自材料二“中国的‘嫦娥三号’首次于2013年在月球实现软着陆”“它搭载的‘玉兔一号’月球车”这两处,C选项后半部分的表述可以通过材料三“嫦娥四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的信息推断出来。因此C选项的表述也是正确的。
材料二中提及了“玉兔一号”在月球上行驶距离较短,任务结束前共行驶了约114米。材料三提到:“‘玉兔二号’已经创造了人类月面巡视器生存时间最长的世界纪录。‘玉兔二号’探测到了冯·卡门撞击坑的地下结构以及月球背面的最低温度等,取得了一系列科学成果,为人类揭开了月背的神秘面纱。”综合两项内容可知,D选项是正确的。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
材料一中“此时此刻,那些远在地球上的人……期待着”“此时此刻……人们鸦雀无声”等语句,烘托了登月舱即将着陆时的紧张气氛。
","材料二引用我国学者在《科学》杂志上的研究成果,将“玉兔一号”和“阿波罗号” 的探测结果进行比对,然后对后者提出质疑。
","材料三使用“世界上首个”“首个世界第一”等词语,表明“嫦娥四号”探测器取得不凡成就,也表现了驾驶员团队获得成功后激动的心情。
","从材料一的成功登陆月面,到材料二“探测到……不同的地下层”,再到材料三的月背征途,可以看出人类在不断地对未知事物进行探索。
"]A选项的相关信息来自材料一“此时此刻,那些远在地球上的人……期待着”,此时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驾驶鹰号刚刚抵达月球上空,材料中无法看出登月舱即将登陆的信息。“此时此刻……人们鸦雀无声、屏息聆听。”此时登月舱已经平稳落地,无法烘托登月舱即将着陆时的紧张气氛。因此A选项的表述是不正确的。
材料二提及:“中国科学家在《科学》杂志上发表的研究结果显示,‘玉兔一号’的探地雷达探测到其着陆点下方有9个明显不同的地下层,表明该地区有着复杂的地质史,这与‘阿波罗号’宇航员探索地区的情况有所不同”。可见将“玉兔一号”和“阿波罗号”的探测结果进行比对的是我国科学家,而并非材料二的作者,同时“对后者提出质疑”的内容从材料二中也无法看出。因此B选项的表述也是不正确的。
材料三确实有“我国成为世界上首个成功实施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并巡视探测的国家”“月背探测是中国航天的首个世界第一”等语句,表明“嫦娥四号”探测器取得了不凡成就,这些内容也表现了材料三作者吴伟仁的激动之情和自豪感,但是材料三中只陈述了驾驶员团队悉心照料与陪伴“玉兔二号”的事实,其主观的情感并未提及。因此C选项的表述也不正确。
D选项是综合三则材料的内容进行推断的。材料一以文学性的表达方式,侧重于描述美国首次登陆月面的过程;材料二以纪实性的科学表达,传达了我国计划在2020年前登上月球背面的信息以及“玉兔一号”探测取得的全新成果;材料三展示了我国首次登陆月背所取得的成就,语言平实且饱含自豪感,材料最后也表达了对年轻人的期望。三则材料以时间为序展示了人类对未知事物在接续不断地进行探索,因此D选项是正确的。
高中 | 探究题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