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概括题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现代文阅读
文学类文本阅读
概括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上苍的注视
乔正芳
夜降临,团团灰云涌动着,遮蔽了大半个天空。远处的山、河流、村庄都隐藏在黑暗中了……世界,在战争的间隙里暂时处于一种安静的状态。
逶迤的山路上,走来几个模糊的身影。近了,一壮一少两个八路军,手里各牵着一匹战马。
年长的那个,大高个,长方脸,额头上一道伤疤很是显眼——那分明是子弹留下的纪念。他身上的土布军褂已经很旧了,袖口刮开了一个大窟窿,随手朝上挽了两道,胳膊上绷着青筋,人看上去有点疲惫,但一双眼睛却依然坚定、有神。
年轻的那个,体型偏小,看起来也就十七八岁,清瘦的小脸,耳旁有一道浅浅的刮伤,嘴唇上火了,起了几个小水泡。他觑着眼朝前看了看,露出欣喜的表情,回头朝年龄大的说:“团长,快看!翻过前面那个山坡,就是通向青城的大道了,咱们就可以骑马快跑了!”
那团长朝年轻人微微一笑,随即收起笑容,习惯性地朝四周看了看。
刚刚打了一场硬仗,费了很大的劲才把敌人击退了六十里,敌人肯定不会善罢甘休,不能掉以轻心。下一步该如何行动?下午接到师部密令,要团长趁夜悄悄返回师部,研究下一步的作战方案。年轻战士小丁是本地人,比较熟悉地形,又很机灵,政委特意挑了他来护送团长。
通向师部最近的道路就在眼前了——
年轻的小丁雀跃着:“团长,咱们赶快上马吧!”
团长“嘘”了一声,抬手朝前一指,一团身影蓦然闪入他们的视线——
两个人迅速拔出枪,放低身姿,慢慢靠过去。
土坡后,一个披头散发的妇人,受到惊吓,浑身哆嗦着,一脸惊恐地望着他们——妇人怀里紧紧抱着一个五六岁大小的孩子,孩子却没有发出任何声音。离近了,只见那个男孩闭着眼,软塌塌地躺在妇人怀里,鼻翼一张一翕的,呼吸很困难的样子。
妇人同时也看清了他们的打扮,很是惊喜,却瞬间流下了两行泪,用好像憋着好久才发出的声音喊了一句:“八路军同志,快救救我的孩子吧!”
团长上前问明了情况,原来妇人是山后杨树凹的。几天前,妇人的男人上山砍柴时遇到了日本鬼子,血染红了那一片泥土,妇人恨呀,恨日本鬼子,恨老天不睁眼。女人想带着孩子去桃源镇投奔娘家,可刚走到这里,便遇到几个小鬼子,若不是抱着孩子,她真的想和他们拼了,大不了被老天收走,妇人恨恨地说,但她不能,她不能带着孩子拼命,孩子得活下去。于是,她拉着孩子拼命跑呀跑,结果跌下山沟,她的腿摔断了,动弹不得,孩子又病了。虽然今天的夜晚很安静,她却没有办法带着孩子走下去,她以为自己和孩子没有希望了,只能听天由命了,没想到上天让她们遇到了八路军……
团长默默听着,拳头攥得紧紧的,牙齿咬得咯咯响,腮帮子凝成两团硬疙瘩。他弯下腰,摸摸孩子滚烫的额头,再将手指轻轻放在孩子的鼻唇边试了试体温,说:“这孩子烧得太厉害,如果不及时医治,只怕会引起肺炎。”
团长迟疑了一下,俯身抱起孩子,吩咐小丁:“快扶这位大嫂上马,咱们先送他们母子到桃源镇看病。”
小丁为难地看着他,说:“团长,桃源镇离这里三十多里,和咱们要去的青城是背道,咱们要是先送他们的话,夜里十二点前肯定赶不到师部了。”
团长仰头看看天,灰云翻滚,大雨即将来临。
随即,团长语气坚定地说:“就按我说的办吧,咱们当兵打仗为了什么?第一,不做亡国奴;第二,拯救咱们的百姓于水火之中。师部那边,等救下孩子再去。”
看着团长凝重的表情,小丁点点头。
团长解开上衣,将孩子裹在怀里,翻身上马,挥手一甩鞭子,马儿扬起四蹄,朝着桃源镇的方向飞奔而去……
凌晨一点十五分。
当李团长和警卫小丁气喘吁吁赶到师部时,所有人都惊呆了。继而欢声雷动。
同志们纷纷围上来,抢着和他们握手,拥抱!
师长先是一愕,接着哈哈大笑着,扒开人群,一拳砸在了团长肩膀上,说:“老李、小丁呀,你俩的命真大!大家还以为你们光荣了呢!”
怎么回事?团长和小丁一脸迷惑。
参谋说:“我们刚刚截获了敌人的一份情报,原来我们下午的密令被敌人破译了,在你们回青城的大道上,鬼子派人偷偷埋下了地雷,设下了重重埋伏,誓要你们插翅难飞!但他们做梦也没有想到,你们竟似得了上天的指引一般,竟然没有走最近的路,而是绕道桃源镇安全回来了!”
李团长和小丁明白了,他们相视一笑。小丁眼里含着泪,激动地说:“团长一”
李团长也笑了,他说:“天意,天意呀!自古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请同志们放心吧,我老李死不了!正义的战争还没打赢呢,上天殷切的目光正注视着我们呢!”
“说得好!”大家齐声鼓掌。
师长微笑着递过来自己的搪瓷杯子,说:“先喝口水,喘口气儿,我们马上开会!”
夜深沉,他们围坐在地图前,谈着,画着,研究着。
灰云一点点散去,东方,丝丝曙光渐渐露出来了……
(有删改)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小说中的妇人由刚开始不知道来人是谁时的“惊恐”,到认出八路军后的“惊喜”,前后对比明显,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老百姓对八路军的信任。
","小说以时间为顺序,设置了回师部路遇妇人、暂缓回师部救助孩子,以及回到师部得知真相等情节,情节安排得既紧凑又有弹性,构思巧妙。
","小说语言生动、富有表现力,比如用“逶迤”来形容山路的曲折,用“雀跃”来表现小丁看到通往师部的路时的兴奋和激动。
","小说以“上苍的注视”为标题,给人一种神秘感,文中妇人、参谋、团长都提到“上天”并表达感激之情,暗示着正义的中国人民必将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D.“文中妇人、参谋、团长都提到‘上天’并表达感激之情”错误。妇人恨“老天不睁眼”,表达的是对鬼子的恨意,而在说“没想到上天让她们遇到了八路军”时,表达的是对八路军的信任;参谋说“竟似得了上天的指引一般”,表达的是对战友躲过埋伏的庆幸;团长说“上天殷切的目光正注视着我们”,表达的是战争一定会取得胜利的信心。
故选D。
文中多次写到“灰云”,下面对“灰云”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团团灰云涌动着”,这一环境描写预示着即将来临的不平静。
","中间的“灰云翻滚,大雨即将来临”,烘托出团长果敢而坚毅的形象。
","结尾的“灰云一点点散去”,暗示着会议对战斗的部署进展得非常顺利。
","“灰云”的反复出现与故事的发展紧密相关,起到了串联情节的作用。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的能力。
C.“暗示着会议对战斗的部署进展得非常顺利”错误。最后一段承接的内容已经不仅仅是师部的会议了,而是起到收束全文、暗示主题的作用,结尾的“灰云一点点散去”,曙光渐渐出现喻指战争的胜利必将属于中国人民。
故选C。
小说是如何塑造“团长”这一人物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①外貌描写,如“额头上一道伤疤很是显眼——那分明是子弹留下的纪念”,抓住了团长的主要特征,突出了其军人身份。
②语言描写,如“这孩子烧得太厉害,如果不及时医治,只怕会引起肺炎”,表现了团长关爱百姓的性格特点。
③动作描写,如“习惯性地朝四周看了看”,写出了团长的谨慎、稳重;“拳头攥得紧紧的,牙齿咬得咯咯响”等,表现了团长对侵略者的痛恨。
④侧面描写,如用小丁的兴奋激动与团长的表情动作对比,衬托出团长战斗经验更丰富,表现了团长沉稳、机警的性格特点。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描写手法的能力。
外貌描写,结合“年长的那个,大高个,长方脸,额头上一道伤疤很是显眼——那分明是子弹留下的纪念。他身上的土布军褂已经很旧了,袖口刮开了一个大窟窿,随手朝上挽了两道,胳膊上绷着青筋,人看上去有点疲惫,但一双眼睛却依然坚定、有神”可知,小说第3段对团长的外貌进行了描写,抓住了其主要特征“额头上一道伤疤”,与其军人身份相符。
语言描写,结合“说:‘这孩子烧得太厉害,如果不及时医治,只怕会引起肺炎。’团长迟疑了一下,俯身抱起孩子,吩咐小丁:‘快扶这位大嫂上马,咱们先送他们母子到桃源镇看病’”“团长语气坚定地说:‘就按我说的办吧,咱们当兵打仗为了什么?第一,不做亡国奴;第二,拯救咱们的百姓于水火之中。师部那边,等救下孩子再去’”可知,同时,文章还写了团长说的话,如对发烧孩子的关心,坚定地要求先送母子就医等处的语言描写,表现了团长关爱百姓的性格。
动作描写,文中还描写了团长的动作,如在即将到达通向青城的大道时,团长“习惯性地朝四周看了看”,写出了团长谨慎、稳重的性格特点;在听完受伤妇人的遭遇后,团长“拳头攥得紧紧的,牙齿咬得咯咯响”,表现了团长对侵略者的痛恨。
除了以上直接描写,小说还使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结合“他觑着眼朝前看了看,露出欣喜的表情,回头朝年龄大的说:‘团长,快看!翻过前面那个山坡,就是通向青城的大道了,咱们就可以骑马快跑了!’那团长朝年轻人微微一笑,随即收起笑容,习惯性地朝四周看了看”可知,在看到通往青城的主道时,小丁的兴奋激动就与团长的反应形成了对比,表现出了团长沉稳机警的性格特点。
有评论说,微型小说虽短,但内涵深刻,格局开阔。请结合故事背景,谈谈你对文本内涵的理解。
①日本侵略者在中国发动不义战争,任意残害中国百姓,小说控诉了日本侵略者犯下的滔天罪行,表现了战争给中国百姓带来深重的苦难。
②团长坚定地选择救孩子,可见八路军对百姓生命的爱惜,百姓对八路军的信任,小说赞颂了中国军民团结一心、同仇敌忾的民族精神。
③参谋说出的真相及团长的话揭示了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的道理。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章内涵的能力。
本文讲述了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故事,通过不同的人物表达了不同的情感,妇人的叙述令人悲愤,团长的选择令人钦佩,参谋的解说令人欣慰,从不同侧面折射出小说的主题,使读者获得丰富的阅读感受。
结合“几天前,妇人的男人上山砍柴时遇到了日本鬼子,血染红了那一片泥土,妇人恨呀,恨日本鬼子,恨老天不睁眼。女人想带着孩子去桃源镇投奔娘家,可刚走到这里,便遇到几个小鬼子,若不是抱着孩子,她真的想和他们拼了,大不了被老天收走,妇人恨恨地说,但她不能,她不能带着孩子拼命,孩子得活下去。于是,她拉着孩子拼命跑呀跑,结果跌下山沟,她的腿摔断了,动弹不得,孩子又病了”可知,妇人的男人上山砍柴时被日本鬼子杀害,女人带孩子去桃源镇投奔娘家,路上遇到小鬼子,结果跌下山沟,她的腿摔断了,动弹不得,孩子又病了。日本侵略者在中国发动不义战争,任意残害中国百姓,小说控诉了日本侵略者犯下的滔天罪行,表现了战争给中国百姓带来深重的苦难。
结合“说:‘这孩子烧得太厉害,如果不及时医治,只怕会引起肺炎。’团长迟疑了一下,俯身抱起孩子,吩咐小丁:‘快扶这位大嫂上马,咱们先送他们母子到桃源镇看病’”“团长语气坚定地说:‘就按我说的办吧,咱们当兵打仗为了什么?第一,不做亡国奴;第二,拯救咱们的百姓于水火之中。师部那边,等救下孩子再去’”可知,团长坚定地选择救孩子,先送母子就医,可见八路军对百姓生命的爱惜,百姓对八路军的信任,小说赞颂了中国军民团结一心、同仇敌忾的民族精神。
结合“参谋说:‘我们刚刚截获了敌人的一份情报,原来我们下午的密令被敌人破译了,在你们回青城的大道上,鬼子派人偷偷埋下了地雷,设下了重重埋伏,誓要你们插翅难飞!但他们做梦也没有想到,你们竟似得了上天的指引一般,竟然没有走最近的路,而是绕道桃源镇安全回来了’”可知,参谋说出的真相,好似得了上天的指引一般,没有走最近的路,而是绕道桃源镇安全回来了;结合“李团长也笑了,他说:‘天意,天意呀!自古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请同志们放心吧,我老李死不了!正义的战争还没打赢呢,上天殷切的目光正注视着我们呢’”可知,团长的话揭示了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的道理。
高中 | 概括题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