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 | 第二节 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 题目答案及解析

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第二节 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选择性必修三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第三章 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

第二节 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滇西南地区包括普洱、西双版纳等5个州(市),为边疆多民族欠发达地区,这里地形错综复杂,植被覆盖率高达72.7%。近年来该地区空气质量波动较大,PM2.5浓度明显高于云南省其它地区。研究表明,滇西南地区的PM2.5污染物多来自于境外,主要是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引发。左图为该地区近年3~5月PM2.5质量浓度空间分布示意图,右图为该地区监测站点PM2.5质量浓度年内变化示意图。

  

说出滇西南地区PM2.5质量浓度的季节变化,从气候的角度简析7月PM2.5浓度低的原因。

[["

干季(11月至次年5月)浓度较高,雨季(6至10月)浓度较低。7月份进入雨季,在降水的清洗下,空气中的 PM₂.₅浓度低。

"]]

读右图可知,滇西南地区 PM₂.₅质量浓度的季节变化较大,冬季11月至次年5月PM₂.₅大于20、浓度较高;夏季(6至10 月 ) PM₂.₅小于20、浓度较低。滇西南地区位于季风区,7 月为夏季,西南风(夏季风)从海洋带来大量水汽,降水丰富,雨水对空气中的污染物有冲刷、净化作用,使 PM₂.₅得到有效清除。

指出滇西南地区3~5月PM2.5质量浓度的空间分布特点,并简析成因。

[["

从西南到东北PM₂.₅浓度逐渐降低。污染物主要来自于西南境外的干季烧荒,距离污染源地越近,PM₂.₅浓度越高。

"]]

由材料“滇西南地区的 PM₂.₅污染物多来自于境外,主要是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引发”可知,东南亚该区域为热带季风气候,3~5月为干季,由于降水少,有利于烧荒,西南境外“刀耕火种”产生大量大气污染物,我国西南地区越往西南距离污染源地越近, PM₂.₅浓度越高,越往东北, PM₂.₅浓度越低。

从加强国际合作的角度,针对滇西南地区PM2.5污染问题提出建议。

[["

中国可以向相关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发展环保农业技术,以减少烧荒。可以与相关国家制定共同防控大气污染的政策和制度、建立污染监测预警机制。

"]]

中国可以向东南亚相关国家提供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资金,帮助其改进生产方式,发展环保农业技术,以减少烧荒;加强与相关国家的合作,建立跨境的环境监测和信息共享机制,及时掌握污染物的来源和扩散情况,共同制定和执行治理措施。

高中 | 第二节 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

去刷题
相关题库: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碳排放主要受能源结构、能源利用效率、经济发展和人口规模等因素影响。2007年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碳排放国。2009年,在哥本哈根大会上,中国政府提出在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比2005年减少40%~45%的目标。2015年,中国政府在《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中郑重承诺:将在2030年达到碳排放高峰。2000~2015年全国碳排放总量、碳排放强度(消耗单位能源的碳排放量)和人均碳排放量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废纸是能以较小成本转化且易于资源化利用的原材料,造纸业推动废纸回收行业的发展。据统计我国每年快递业包装用纸量近千万吨,过去为缓解用纸紧张,我国大量进口废纸。为保障环境安全,我国在2021年1月1日全面停止进口国外废弃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多瑙河流经德国、奥地利、斯洛伐克等10个国家,注入黑海。2000年2月,罗马尼亚边境城镇奥拉迪亚(下图)一座金矿发生氰化物废水泄漏,污水随支流由匈牙利进入多瑙河,造成严重的环境灾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POPs被大量用于防治农林害虫,同时也是一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经过不断的排放—传输—沉降过程,可以输入到偏远山区。我国科考队发现青藏高原大气中POPs主要来自于跨境传输,高原南部和北部大气中POPs的含量峰值出现的时间不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