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第二节 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选择性必修三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第三章 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
第二节 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滇西南地区包括普洱、西双版纳等5个州(市),为边疆多民族欠发达地区,这里地形错综复杂,植被覆盖率高达72.7%。近年来该地区空气质量波动较大,PM2.5浓度明显高于云南省其它地区。研究表明,滇西南地区的PM2.5污染物多来自于境外,主要是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引发。左图为该地区近年3~5月PM2.5质量浓度空间分布示意图,右图为该地区监测站点PM2.5质量浓度年内变化示意图。
说出滇西南地区PM2.5质量浓度的季节变化,从气候的角度简析7月PM2.5浓度低的原因。
干季(11月至次年5月)浓度较高,雨季(6至10月)浓度较低。7月份进入雨季,在降水的清洗下,空气中的 PM₂.₅浓度低。
"]]读右图可知,滇西南地区 PM₂.₅质量浓度的季节变化较大,冬季11月至次年5月PM₂.₅大于20、浓度较高;夏季(6至10 月 ) PM₂.₅小于20、浓度较低。滇西南地区位于季风区,7 月为夏季,西南风(夏季风)从海洋带来大量水汽,降水丰富,雨水对空气中的污染物有冲刷、净化作用,使 PM₂.₅得到有效清除。
指出滇西南地区3~5月PM2.5质量浓度的空间分布特点,并简析成因。
从西南到东北PM₂.₅浓度逐渐降低。污染物主要来自于西南境外的干季烧荒,距离污染源地越近,PM₂.₅浓度越高。
"]]由材料“滇西南地区的 PM₂.₅污染物多来自于境外,主要是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引发”可知,东南亚该区域为热带季风气候,3~5月为干季,由于降水少,有利于烧荒,西南境外“刀耕火种”产生大量大气污染物,我国西南地区越往西南距离污染源地越近, PM₂.₅浓度越高,越往东北, PM₂.₅浓度越低。
从加强国际合作的角度,针对滇西南地区PM2.5污染问题提出建议。
中国可以向相关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发展环保农业技术,以减少烧荒。可以与相关国家制定共同防控大气污染的政策和制度、建立污染监测预警机制。
"]]中国可以向东南亚相关国家提供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资金,帮助其改进生产方式,发展环保农业技术,以减少烧荒;加强与相关国家的合作,建立跨境的环境监测和信息共享机制,及时掌握污染物的来源和扩散情况,共同制定和执行治理措施。
高中 | 第二节 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